第114章 带回去也让诸侯们品尝品尝。

韩国的礼器、燕国的丝绸、齐国的补给队伍依次前行,各国都在这场葬礼上展现着自己的诚意与实力。

姬卓身着素服,面色哀伤,走在灵柩之后。他看似沉浸在悲痛之中,实则心中冷静无比,默默观察着各国的一举一动。他清楚,这场葬礼是各方势力的一次交锋,也是他巩固自身地位的关键。

葬礼仪式在王陵前举行,内宰姬禀高声宣读祭文,声音回荡在空旷的陵园。随着祭文的宣读,各国特使纷纷上前,献上祭品,行叩拜大礼。现场气氛庄严肃穆,却又暗藏着紧张的气息。

葬礼结束,众特使跟随姬卓来到太庙,祭拜了大周三十七位先祖,随即带着列国特使在明堂展开祭天大典,在这里摆放着象征天下的九鼎。

祭天大典结束,明堂内香烟袅袅,九鼎在微光中散发着古朴而庄重的气息,仿佛在见证着这场即将改写历史的仪式。

姬卓身着玄色祭服,头戴冕旒,缓步走上明堂的高台。

他的身影在九鼎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高大,而那冕旒的晃动,又为他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威严。

此刻,整个明堂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的身上。

列国特使们纷纷在台下站定,他们的脸上虽带着恭敬的神情,但各自的心思却如同一团乱麻,在这庄严肃穆的氛围下暗自涌动。

秦国上卿孟弋深吸一口气,双手捧着一份用锦缎包裹的竹简,稳步上前。他的步伐虽沉稳,但内心却忐忑不安。

这份竹简,便是西周公的降书以及秦王称臣的上表,它不仅是秦国示弱的象征,更是秦国在这场复杂的政治博弈中的一次重大妥协。

孟弋走到姬卓面前,双膝跪地,将竹简高高举过头顶,朗声道:“周天子在上,秦王深知昔日冒犯周室之罪,懊悔不已。

今特命臣送还西周公降书,并呈上秦王称臣上表,愿自此以后,秦国永为周室臣属,唯周天子马首是瞻。”

他的声音在明堂内回荡,一字一句都如同重锤,敲在众人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