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赵高微微欠身,声音低沉而清晰,如同古老的洪钟在这宁静的庭院里缓缓鸣响,每一个字都透着不容置疑的沉稳。他微微顿了顿,抬眼望向林业,见殿下正专注倾听,便继续说道:“咱们大乾的皇帝,林动陛下,早年刚登上皇位之时,那可真是英明神武、勤政爱民呐。彼时的他,每日天不亮便起身,在那御书房中批阅奏章,常常忙碌至深夜。他一心扑在国事上,关注民生疾苦,推行了诸多利国利民的政策,使得大乾的经济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国家也被治理得井井有条,四方来朝,那可是大乾最为辉煌的一段时光。”
小主,
说到此处,赵高轻轻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惋惜:“可谁能料到,陛下到了晚年,竟像是变了个人似的。他开始一心追求长生不老,对那虚无缥缈的丹药痴迷不已。宫中四处弥漫着炼丹的烟雾,术士们进进出出,巧言令色,陛下却对他们的话深信不疑,大把的金银财宝被投入到这荒诞的炼丹大业中。为了寻找珍稀的炼丹药材,各地百姓更是苦不堪言,无数家庭因此支离破碎。”
“在朝堂之上,陛下也愈发昏庸,常常听信谗言。那些奸佞之臣,为了一己私利,蒙蔽圣听,结党营私,打压忠良。如今朝堂之上,正直之士敢怒不敢言,奸邪之辈却肆意妄为,整个朝堂乌烟瘴气,混乱不堪。长此以往,大乾的根基怕是要动摇啊。”赵高微微皱眉,脸上满是忧虑之色。
“更为严峻的是,”赵高的声音愈发沉重,“如今九州多地都有民乱渐渐兴起。百姓们不堪重负,为了生存,纷纷揭竿而起。从南方的鱼米之乡,到北方的苦寒之地,都能听到百姓们的反抗之声。这些民乱,如星星之火,正有燎原之势,若不及时平息,后果不堪设想啊,殿下。”
“如今的乾帝林动,因长期毫无节制地大量服用丹药,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早已大不如前。”赵高微微前倾身子,脸上的神情愈发凝重,眼中满是对局势的忧虑,声音也不自觉压低了几分,好似生怕惊扰了什么一般。
“殿下,您还记得吗?就在年前,陛下突然大病一场,整个人都陷入了昏迷,这可把整个皇宫都搅得人心惶惶。太医院的太医们几乎倾巢而出,日夜守在陛下的寝宫,各种名贵的药材如流水般送入宫中,可即便如此,陛下的病情依旧反复,足足调养了许久才勉强好转。”赵高微微摇头,脸上满是惋惜之色,“如今陛下的身体,就像那即将燃尽的油灯,油尽灯枯,每况愈下,稍有不慎,便可能……”他没有把话说完,但其中的意思,林业自然明白。
“可即便身体已经如此虚弱,陛下对修道的痴迷却丝毫未减。”赵高的语气中多了几分无奈,“他专门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自己在皇宫的北苑深处,建了一座恢宏壮丽的帝君道场。那道场,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据说里面的每一件陈设,都是世间难得的珍宝。陛下只要一下朝,便会在一群术士的前呼后拥下,匆匆回到道场修炼。那些术士,口中念念有词,装神弄鬼,可陛下却对他们的话深信不疑,一心期盼着能通过修炼,求得长生不老之术。”
“好在先帝在世的时候,高瞻远瞩,组建了内阁,挑选了一批忠心耿耿、才能出众的大臣。如今,朝中的政务大多依靠这些大臣们帮忙处理。每日,内阁的大臣们早早便聚集在朝堂,商议国事,处理奏章,为陛下分忧解难。不然,以陛下如今的状态,这朝政非得乱成一锅粥不可。”赵高微微叹息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庆幸,“不过,内阁之中,也并非铁板一块,大臣们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利益纷争,这朝堂的局势,依旧是波谲云诡啊,殿下。”
“殿下,当下局势着实棘手。”赵高微微弓身,神色凝重,目光中透着洞察一切的锐利,“乾帝至今未曾册立太子,这无疑是在朝堂之上悬了一把利剑,引得各方势力暗流涌动。那些成年的皇子们,心思各异,却都对那至高无上的帝位垂涎三尺,私底下小动作不断,拉帮结派、勾心斗角,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日日夜夜都在暗中谋划,时刻盯着乾帝的一举一动,就盼着乾帝驾崩的那一刻,好放手一搏,争夺那天下之主的宝座。届时,四方势力狭路相逢,一场激烈的争斗怕是在所难免,那场面,恐怕会是血雨腥风呐。”
“具体来说,有四位皇子的势力最为突出。”赵高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在空中轻轻点了四下,以强调其重要性,“大皇子,他背后是朝中数位元老重臣的支持,这些老臣在朝堂根基深厚,人脉广泛,掌控着诸多要害部门,在朝中可谓是一呼百应;二皇子,联姻了朝中最大的将门世家,手握军权,麾下猛将如云,在军中威望极高;三皇子,则与朝中富可敌国的商贾巨擘来往密切,这些商人财力雄厚,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用以拉拢各方势力;四皇子,深受民间一些江湖门派的拥戴,那些江湖势力在暗处隐藏已久,势力盘根错节,不容小觑。这四个皇子,每个人背后的势力都强大无比,四方目前势均力敌,谁也不敢轻易动手,都在等待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