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风沉默不语,只是目光如炬,默默地观察着杨奇伟的队伍,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裂地挠了挠头,一脸憨厚,不知道该如何回应隐踪的抱怨,索性保持沉默。
在隐踪低声抱怨之际,马车内的杨奇伟也在感慨。
他轻轻掀开窗帘,目光透过缝隙,看向外面黑压压跪倒一片的百姓,不禁长叹一声:“推翻皇权贵族容易,但想要打破百姓从小被灌输的皇权至上思想,谈何容易!”
王启武静静地跟在杨奇伟身旁,随意瞥了眼外面的场景。
对于这种情况,他早有预料,脸上没有丝毫惊讶之色。
官员有不同的层级,有的负责管理百姓,有的负责管理官员,而王启武属于前者。
他长期与百姓打交道,自然清楚大明朝百姓的真实状况。
百姓们从小被灌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观念,认定皇上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朝廷的决策不容置疑。
他们无需思考,更不能质疑,只需满足朝廷和皇上的要求,便可以了。
若是有人提出质疑的话,那无疑便是对大明皇朝有意见,对皇上有意见,是乱党,是叛逆。
朝廷也不遗余力地进行相关宣传,比如宣扬皇上勤政爱民、勤俭节约。
前些时日,上面不是还有命令,要大肆宣扬皇上的勤俭,连破旧的龙袍都不舍得扔,还要打补丁继续使用的事迹。
地方士绅们更是宛若受到号召,纷纷呈万民书,表达对皇上勤俭的敬佩,以及对皇上遭遇这种“委屈”的惶恐。
他们如此写道。
皇上是天子,百姓是天子的子民。
天子如此简朴,让百姓于心何安,于心何忍。
这就如同儿子不孝顺父亲,是要被诸神厌弃的啊。
王启武想到这些,差点笑出声来。
简朴?
他们当真以为龙袍和他们穿的衣服一样?
龙袍的制作工艺复杂。
若是采用缂丝工艺且龙纹图案复杂、装饰繁多的龙袍,仅缂丝这一道工序就可能需要数月时间,再加上刺绣、裁剪、缝合等工序,制作周期可能长达数年。
像万历皇帝的缂丝十二章衮服龙袍,工艺极其复杂,从设计到成品完成,花费的时间便有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