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下的大臣们纷纷低下头,脸上露出羞愧之色。

一名年迈的文官上前一步。

“陛下,臣等失礼了。

但如今情况危急,南诏和北蛮两面夹击。

我军腹背受敌,若不早作决断,恐怕大魏危矣!”

武嫣然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烦躁,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冷意。

“朕知道情况危急,但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冷静。慌慌张张,只会让敌人有机可乘。”

底下的大臣们纷纷点头,但脸上的焦急之色并未褪去。

一名武将上前一步。

“陛下,如今北蛮的军队已经突破了我们的第一道防线,若是再不派兵增援,恐怕北方将彻底失守!”

另一名文官也附和道:“陛下,南诏的军队也不容小觑。

他们如今兵锋正盛,若是镇南关失守,南方将再无屏障!”

武嫣然微微眯起眼睛,目光中闪过一丝冷意。

“诸位爱卿,现在这种情况,大家先议论一下吧。朕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底下的大臣们闻言,纷纷开始讨论起来。

一名老臣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应当集中兵力,先击退北蛮的进攻。

北方地势平坦,若是北蛮长驱直入,后果不堪设想!”

另一名武将却反驳道:“陛下,臣以为,南诏的威胁更大!

若是镇南关失守,南诏的军队将长驱直入,直逼京城!

我们必须先稳住南方,再图北方!”

朝堂上再次陷入了激烈的争论,两派意见相持不下。

武嫣然静静地听着,心中却在飞速思索。

她知道,无论是北蛮还是南诏,都是大魏的心腹大患。

但如今兵力有限,两面作战,恐怕难以兼顾。

就在这时,一名年轻的文官上前一步。

“陛下,臣有一计,或许可以解此危局。”

武嫣然抬眼看向他,语气平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