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东风厂的根基,稳了!

留下激动不已的宋远和赵铭,赵大领导接通了北京的电话,言简意赅的向先生汇报了情况。

先生听完问道:“这个叫约翰逊的美国商人靠谱吗?会不会是骗子?”

赵大领导深吸一口气说道:“我们分析了一下,认为生产后再运输这期间需要三个月,可以要求对方在这之前先提供技术资料和一部分实物样品。”

“等后期我们可以把货物送到港岛华润,等收到了对方提供的生产线了再发货!这样下来我们的风险很小!”

先生想了想觉得有道理,对方先交货我们满意了再发货,这样受骗的可能性就很小了。于是继续问道:“这款车的技术怎么样?”

“49年才推出的新款,虽然不是当时技术最先进的,但也是中等以上。而且以安全可靠着称!”

既然是骗子的可能性很小,技术水平也不错,再加上这个合同我们付出的成本也就几十万人民币,先生很快就下定了决心:“我批准了,老赵你代表我去做个背书,务必把这事办好!”

从建国到现在,我国一直缺乏车辆。进口最多的东西除了军火就是卡车了,至于小汽车只能让大家先忍一忍了。如今有机会以不值一提的代价拿到手一套车辆的核心技术,先生自然也是高兴的。

至于箱包、家具,对于自然灾害中的国家来说都不是必需品,更不能提高生产力,给出去再多也没人心疼。

赵大领导也是大喜,办成这件事功劳不小但对他来说也就那样了,但一次次在上面露脸意义就不同了。

想想宋远那期待的眼神,赵大领导又小心翼翼的问道:“那换回来的技术和生产线呢?是给宋远同志还是?”

这时候先生上次去视察时东风厂给他留下的好印象就发挥作用了,想想那整洁的厂房、井然有序的生产,先生觉得给宋远更让人放心一些,于是就笑道:“那就给他们吧。这次他们立了大功,总要有奖励!再说了,听说宋远同志这次收获很大?”

那是当然了,之前赵大领导和市里都答应过分成,而这次不管老式还是新式拉杆箱都卖的很好,这笔分成肯定是个不小的数字。

这样刚好可以让宋远他们把这笔钱用来配套在发动机和变速箱的生产上,真要换个厂子一是还要国家投钱来配套、二是会严重挫伤宋远的工作积极性。

挂了电话以后赵大领导微笑着摇摇头。可惜宋远志在重工业,要不真想把他调过来到自己手下干活。至于待遇,只要宋远肯来,厅级赵大领导都愿意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