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三刻。
山上突然传来厮杀声和火光,崖顶也响起了锣声。
然而,林峰却仿佛一切如常,依旧躺在山道上,靠着篝火安然入睡。
山贼们忙碌了许久,却发现官兵毫无动静,不禁感到惊愕和沮丧。
杨明咬牙切齿地说:“这些官兵真是太狡猾了,竟然不上当!”
四当家也感到无语,他原本以为自己的计策天衣无缝,却没想到毫无效果。
双方就这样僵持了整整一天。
交战进入第三天,深夜时分。
鲁鸿光带领着三十余名精兵,历经艰辛终于接近了山寨的后方。
“拿出引火筒!”鲁鸿光命令道。
乡兵们纷纷取出竹制的引火筒,这是他们自制的简易火折子。
鲁鸿光利用火刀和火绒点燃了枯枝,乡兵们紧随其后,用引火筒小心翼翼地引燃并维护着火焰。
在鲁鸿光的引领下,队伍继续向山顶挺进,他始终走在最前头。
当黎明的曙光初现,鲁鸿光已然站在山顶之上。
随后,乡兵们陆续沿着他固定的绳索登顶,一一躺在山顶,喘息不止。
然而,鲁鸿光并未急于发动攻击,他静待时机,直到乡兵们恢复了些许体力。随着他一声令下,三十多支火把在夜色中燃起,熊熊火光照亮了黑暗。
尽管山顶有山贼的哨兵,但前两日的平静让他们放松了警惕。
当鲁鸿光带领的火把队伍如猛虎下山般冲出,哨兵们才如梦初醒,他们的第一反应并非迎战或示警,而是惊慌失措地逃跑,并大声呼喊:“官兵来了,官兵来了……”
鲁鸿光高举火把,大喊“杀啊”,乡兵们紧随其后。
此时,五人一组已无法保持,但幸运的是,山贼的混乱更甚。
突如其来的袭击和火光让他们惊慌失措,老贼尚能保持镇定,而那些临时招募的青壮则已溃不成军。
半山腰的林峰听到动静,立刻拔刀高呼:“鲁卒长已成功夜袭,快点燃火把准备行动!”
一支支火把在篝火旁被点燃,林峰细心聆听前方动静,他并未急于进攻,而是先下令击鼓呐喊,以壮声势。
“咚咚咚咚!”战鼓擂动,伴随着官兵们的呐喊声,山上四处起火,终于开始了全面的行动。
崔子晋一马当先,带领着换装了锅盖和刀的刀盾手们冲锋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