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鸟巢,水立方

朱棣听到朱吾能提出的要求后,整个人都愣住了,他瞪大了眼睛看着对方,一时间竟然不知该如何回应。

过了好一会儿,朱棣才缓过神来,开口问道:“贤侄,你可知道这《永乐大典》编完之后究竟会有多少卷么?”

朱吾能微微一笑,自信满满地回答道:“伯父,侄儿自然知晓。您统治的大明时期,可是全球霸主!

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耕地面积、黄金产量等等,无一不是世界之首。

而且,伯父您在位时,所打造的海军更是天下第一强军!还有科学技术领域,也是遥遥领先于其他各国。只可惜……”

朱吾能轻轻地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到了后来,那奥斯曼帝国迅速崛起并大肆扩张,发展速度很快。我们后世很多人都传,他们许多技术和知识,都是从咱大明朝的《永乐大典》中学过去的。唉,真是令人惋惜啊!”

此时的朱棣,表面上依旧气定神闲的模样,其实,当他亲眼目睹紫禁城,真切矗立在自己面前时,心中犹如掀起了惊涛骇浪一般。

朱棣曾经无数次在脑海里,一遍遍地描绘出紫禁城建成后的样子。

为了迁都,为了建造紫禁城,他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投入了多少人力和物力。

现在的紫禁城,见证了朝代的更迭,朱棣望着斑驳的宫墙和陈旧的殿宇,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

时光荏苒,数百年来,这座曾经属于大明王朝的骄傲象征,已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失去了昔日的荣光。

更令朱棣感到郁闷的是,当他听到朱吾能说,西方的许多科学技术或许是从《永乐大典》中学来的时候,心中的不快愈发强烈起来。

这本由他亲自下令编纂的巨着,汇聚了天下知识,没想到会流到海外去,让别人借鉴,反过来侵害自己的国家。

尽管朱棣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不让它表露在脸上,但作为他的枕边人,徐皇后还是敏锐地察觉到,他内心的不悦。

她伸出手,默默地牵住,朱棣略显僵硬的手掌,什么话也没有说出口,只是静静地陪伴在他身边向前走。

导游带着朱棣等人继续前行,很快来到乾清门。

朱吾能发现,门前竟然矗立着一块看上去足有几万斤重的巨大石头!

朱吾能满心疑惑,在六百年前没有汽车的时代,人们究竟是如何将如此庞大而沉重的巨石送到北京来的?

心中不由自主地涌起一股对六百年前大明百姓的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