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上午九点,研究所。
“光洪。”曾经的一个领导来到研究所。
“领导。”刘光洪笑着迎了上去。
片刻后,二人在鱼塘边钓鱼聊天。
“很多地方干旱,粮食产量减少,不知道明年怎么样?”
“最近这几年,欠了不少账,日子不好过啊。”
“也是,雪上加霜,光洪,你有没有什么办法?”
“我觉得应该打假。”
“什么打假?”
“数据造假啊,很多数据,一看就是假的......”
“除了打假,还有呢?”
钓鱼闲聊,有恃无恐的刘光洪,言语没有顾忌。
洞悉未来的他,以猜测的语气,说了一下未来几年可能出现的事。
几年前,他猜测有倭贼李代桃僵。
调查核实,发现的确有不少倭贼冒充龙国人。
刘光洪的很多猜测,最终都变成了真实。
工资和票到手,由于刘光洪今年没有研究成果,也就没有奖金。
他的研究经费,已有二十万出头,都没地方用。
每月工资和补贴等,全部加起来,足有六百多。
送上几瓶锻体丹,目送曾经的领导离去。
短短几天时间,又有不少人领了花生米,还有不少人去了农场。
年后没多久,街道办的王云霞,来到院里开会。
“去年粮食减产......从下个月开始,定量减少一成。”王云霞说道。
“我家本就只有东旭一个人的定量,定量减少一成?我家活不下去了......”张翠花叫嚷。
“张翠花,你是农村户口,要是在城里活不下去,你就回农村。”王云霞怒道。
“王主任,现在困难,我们是不是应该团结互助?”易中海跳了出来。
“团结互助是应该的。”王云霞点了点头。
“老刘,你是厂里的八级锻工、车间主任......”易中海开始道德绑架。
“老易,我是厂里的锻工,体力消耗很大,我每个月的定量,只够我一个人吃,我每个月工资一百二十块钱左右,但我捐助了八个学生读书。”刘海中语出惊人。
“老刘,你捐助了八个学生读书?”何大清愣了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