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先铺路

把运输问题搞定,基本就等于解决了三分之一的困难。

“咱们还得在京城找到销货的对家,虽说但凡能从广州那边把东西运过来,就不愁销不出去,可不能耗时间。”

实际上,别说刘浩他们了,就是张红旗,也没觉得销路是个问题。

眼下京城里头,摆摊当个体户的人越来越多,大街上穿花衬衫喇叭裤牛仔装的人,可比年前多了不少。

还有一些含蓄点的,许是觉得这些打扮过于张扬,于是就只买电子表,偶尔戴个蛤蟆镜啥的。

至于尼龙袜子什么的,更是但凡有货,一准能很快卖出去。

但对做生意有经验的徐德胜不这么认为。

不管是张红旗这哥几个,还是马晓玲她们家,全都属于外来户。

在京城确实也都混的不错,可终究是时间太短,没根。

说白了,有正经的大事时,马晓玲帮忙说话肯定好使。

可这种牵扯到普通层面的买卖,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处理的,得需要人手。

自己分销批发给那些摆摊的个体户,是最差的选择。

耗费精力太多,对接的人太杂,麻烦也不会少。

说白了,大家都没有足够充足的人手和完善的体系。

如果能找到几个大对家,这些货全出给他们,是再好不过了。

不过其中有一条,这类大对家最起码在普通人面前,属于坐地虎那一类。

人数多了容易内讧,人数少了,害怕他们联合起来动歪心思。

张红旗一帮小的,是怎么也没想到做个生意需要考虑这么多。

即便是张红旗和赵铁柱搞那个,收旧物件的营生,说白了也是买方市场,他们只收不卖,标准定下来,有秦婶和单楹秋两个人就能支应开。

这玩意在徐德胜眼里都算不上生意,你特么花钱呢,谁不会花钱啊!

至于指标和电视机票,纯属信息差,以及本钱足够多。

这东西,就是有钱吃没钱,钱多吃钱少,而且不会和固定的客户有太多的交集,风险和难度也不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