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老爷们能整事又不丢人,害啥臊啊

张红旗和赵铁柱小哥俩拖着装满熊肉的草爬犁出了老林子。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建设兵团组织围猎,哥俩感觉县城的人都好像少了许多。

“没那么邪性,不过团部场部那边,确实人比平时少。”

供销社的主任依然热情,这一冬天从张红旗几个手里收到的猎物,都快赶上过去小半年了,瞅见张红旗哥俩,那真是比瞅见自己的亲儿子还亲!

“那到了过年的时候,还能赶场不?”

赶场是乡下人的说法,指的就是每年过年前头和正月十五那几天,场部会很热闹,赵铁柱顶稀罕赶场来着。

有啥说啥,作为一个鳏夫,赵三喜把自己的憨儿子照顾的真挺好。

最起码,张红旗没赶过场,一回也没有,因为离的远,来回不赶趟,坐大队的马车,挤不上去。

花钱坐车那是更不可能,张栓柱说了,赶场就会乱花钱,凑那热闹的全是败家玩意!

实际上,老婆孩子去赶场瞅瞅热闹,还真就不一定花钱,带上干粮就行。

毕竟不管是国营的饭店、供销社啥的,还是偷偷换粮票布票工业劵的农民,都不至于强买强卖。

可,张栓柱心疼那点干粮。

正经的,即便他不心疼,估摸着以张红旗家之前的状况,也拿不出来那老多的干粮。

总不能出门赶一趟场,回家挨好些天饿吧?

反倒是张旺财一家和李老太两口子,也稀罕赶场,谁问就说去换点平时家里买不着的东西,顶会过日子了。

今年赵铁柱没少赚钱,憋着劲惦记赶场呢,这要是取消喽,那得多失落啊。

“那咋可能不赶场呐,我琢磨着,怕是还得比往年更热闹咧!”

主任笑眯眯的解释,倒也不是瞎安慰人。

建设兵团的知青们,和村寨插队的知青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身份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兵团的知青,是正儿八经的职工身份,他们每个月都能领到工资,工资和沪上的正式工人不差多少。

吃饭有食堂,住宿有专门的宿舍,甚至棉大衣和被褥啥的,也都是组织上发的。

尤其是国营农场,不但能吃饱饭,还顿顿不缺白面大米,甚至时不时改善伙食,能闹一顿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