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义父在上,策有一计

虽说心中腹诽,但面上被袁术拿孝道压住,孙策也深感无奈,毕竟,放着稳妥的大军压境之策不用,偏要亲率三千人马冒险救母,此举确实难以自圆其说。

甚至那句【若为人子而不孝,实非善事】,更是一语双关的警告,孝这个字太重,压的他无力反驳。

见他被袁术话语逼住,情知眼下时机已失,周瑜抱拳行礼。

“袁公,我可修书一封,请叔父相助袁公,与您内外齐出,必教刘繇余孽死无葬身之地。”

孙策闻言也领会了他的意思,是了,若是母舅、堂兄他们能在此次大战中立下功勋,义父也就暂时动不得他们麾下兵马,否则岂非寒了功臣之心?

“策可与公瑾一同写信,母舅受困丹阳,得慕援军久已,今知义父将至,怎不奋勇向前?“

孙策重重叩首,慷慨呈辞,甲胄铿然作响于青砖,铮铮铁骨,若金铁相击。

“策一心救母,实心急也,愿为先锋亲率死士为大军开路,破营攀城,蹈死无悔!“

案头烛火摇曳,将少年将军的影子投在营帐上,恍惚间竟与原身记忆里孙坚初入袁营,跪请先锋时的身影渐渐重合。

【某家孙坚,愿为袁公先锋,攻必克,战必取,如不胜,请斩某头!】

当年他也是这般跪在大帐中,其志壮烈慷慨,至今记忆犹新。

似孙策这般骁勇猛将,若不能一刀一枪效命疆场,岂不可惜?

且有周瑜辅佐,其锋势不可当,将来若与曹刘相争,必为他手中最为锋利的宝剑,攻无不克,战无不取,岂有畏惧宝剑太过锋利而束之高阁,自缚手脚的道理?

然,伯符我儿,你若以为这样就能脱离掌控,跳出罗网,也未免太过天真,为父今个就教你个乖。

昔秦皇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以势压人者,教天下不得不为臣!

今我以大势凌压江东,吞刘繇而并世家,你拖家带口的逃得了和尚,还能逃得了庙?

“罢了。“

袁术忽然长叹,他眸光深望孙策,恰似真有了几分父子间孺慕温情。

“文台兄当年也总如你这般倔强,既如此,便暂允你虎符,自领三千兵马为先锋攻伐刘繇余孽,周瑜为副将随行。“

孙策神色一振正要谢恩,却听袁术话锋陡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