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赵氏一番激动人心的讲解结束后,台下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赵氏详细的讲解结束后,就开始拿着针在现场耐心的给大家绣了一丛阳光下郁郁葱葱的矮竹。
整个刺绣的过程,赵氏不慌不忙,一双灵巧的双手不断的穿针引线,不断的变换着针脚。
结果等绣的矮竹展现在大家面前时,慕云甚至看到了这丛矮竹在阳光下的光影与色调的变化。
“哇,赵夫子绣的竹子简直和真的一模一样!”
厢房里的姑娘们没有专业的语言去评价赵氏绣出来的作品,只能发出惊叹声,用自己能表达出来的语言来评价。 燃文书库
看到大家的兴致都被调了起来,赵氏无比的欣慰。
她边将这方绣着矮竹的帕子让姑娘们从前往后让大家传着看看,边继续给大家发了针线和一块简单的布,让大家分别绣点东西试试。
半个时辰过去,赵氏走到大家的面前仔细的看了一遍每个人的刺绣。
在大大小小的十六位小姑娘当中,她最终停到了慕小婵的身边将她绣的兰花拿了起来也向大家展示了一番。
“我观察了一下大家的绣的东西,比如这位小姑娘的,用的绣法是很明显是齐针绣。
这也是天启国刺绣最基础的针法之一,特点是针脚均匀整齐,适用于表现花瓣、树叶等细腻的自然纹理?,而我刚才绣的竹子用的是乱针绣……”
赵氏借着这个机会,将刺绣的六种手法即齐针绣、乱针绣、双面绣、平绣、立体绣和水纹绣的针法和特点一一对大家做了普及。
坐在下面学习的姑娘们特别是对刺绣十分感兴趣的慕小婵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般听着了迷。
不过对女红一窍不通的慕云却听得差点打起了瞌睡。
上午马氏教了村里的姑娘们半天的女红,下午的时间就是让大家自由安排。
马氏从小也是出生在乡下的,村里的姑娘们,即使不下地,家里也有许多的家务要做。
而且这慕山村的大人,除了去酸辣菜作坊上工,也还要忙地里的事情,家里的家务琐事,多多少少也都指着这些姑娘们。
教全村人认字的任务,时间是安排在吃了晚饭后的两刻钟时间。
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全部在村祠堂集合,就连拄着拐杖的大族老和六十多岁的三族老也都早早走了过来。
因为教学对象不同于镇上的学堂,赵氏是面对全村的男女老少。
所以识字学堂一开班,赵氏就直接开门见山的教大家从认些简单的字开始。
第一个字就是“人”。
“我们慕山村的每个人不管男女老少,都是';人';,这个字由一撇一捺组成!”
村长家有笔墨,赵氏先是用毛笔在纸上认真的写了个“人”字,然后把这个字展示给大家看。
慕云对古人的毛笔字并不精通,不过这赵氏虽然是个女流之辈,但写出的字却很有力道。
展示完了后,赵氏带着大家一遍又一遍的认读这个字。
“';人';由一撇一捺组成,一撇长一些,代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长处,一捺短,代表每个人身上的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赵氏将人生的哲理与字相结合,再加上声音抑扬顿挫的声音,让将她围起来的村人一个个听得津津有味。
“好了,这';人';字咱们也读了也认了,现在大家试着写一写这个字了!”
笔墨都是精贵的东西,整个慕山村有一百多口人,即使村里如今的条件比以往好了许多,但也做不到全部用笔墨来练字。
于是大家人手一根树枝,直接在地上画。
“人”字相对于其他的字而言,确实简单。
纵使慕山村的大人没有上过学堂,但依葫芦画瓢,大家还是将这个字给写了出来。
年岁大一点的半大孩子们也动作利索的完成了任务。
年纪小一些的小不点们,如比慕秋更小的一些孩子们,手劲还不是很大,一撇一捺都写得弯弯扭扭的。
不过也勉强将这个字给写了出来。
这些学生们写字的时候,赵氏也一个个的检查,每检查一个,赵氏就夸赞一番。
这一轮下来,村里的男女老少们一个个都激动的脸都红了。
即使学完了这个字,赵氏宣布今日识字时间结束后,整个慕山村的人也依旧不肯散去,大家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卖弄般的展示着今日学到的这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