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展等太保,见到杨林之后,自然不敢怠慢,不管他们在外面是什么身份,在此间都是杨林义子,便是翻身下马,拱手道:
“儿臣见过父王,此番剿贼,幸不辱命!”
杨林也是跟着下马,他将马展扶了起来,笑着说道:
“不必多礼,此番剿贼,你们可是给本王挣足了脸面,也让天下人知道,就算我杨林没有子嗣,也后继有人!
本王已经在城中准备了宴席,此番定要好好为你们庆功!”
这一战可不同于往日,是马展等太保独当一面,取得了大胜。如果是杨林领兵亲征,或许他还不会这般急切。
众人再度拜谢。
杨林带着众人,便是往城中而去,至于后方将士,杨林也都准备就绪。
这都是他手下人,杨林当然不会厚此薄彼。
如果他是赏罚不明之辈,就不可能成为靠山王,更不可能获得这么多人的效忠。像魏文通这等旧部,现在还感念杨林之恩。
但是,杨林尚未行动,便是注意到在众太保之后的那名青衫青年,正饶有兴趣的打量着此间。
这让杨林心生疑惑,此人不着战甲,显然不是军中之人,而且面对自己,仍旧神色自若,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
短暂思索之后,杨林还是开口问道:
“展儿,这位壮士是何人?”
听得杨林之言,众人也才幡然醒悟,方才太高兴了,一时间忘了姜松。
马展微微抱拳,笑着介绍道:
“启禀父王,这位是姜松姜永年,我们从大兴回来路上,遇见的一位义士。
那时候,永年兄在追赶流寇,儿臣等人错把他当做贼人,便是前去阻拦。
说起来,儿臣和他也是不打不相识了,特意带他来登州府一游。”
按照马展的意思,姜松只是途中遇见的路人,虽然起了些波折,也没什么特殊的。
但杨林很快抓住其中关键,他看了姜松一眼,颇为好奇的问道:
“原来如此,那你们二人胜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