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何平衡文学创作的艺术性和商业性,我和师傅之前有探讨过,下面仅代表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首先二者关系并不是不可以调和的,了解市场需求也不代表妥协,我们的作品终究是给读者看的,不仅仅为了自嗨,作家也有义务为社会传达正确价值观,为更多人带来积极影响。”

此话一出,刚刚说傅文渊老糊涂的那位高贵妇人,脸色有些不好,因为她刚刚还说作家就应该保持纯粹的艺术性,不应该为了读者妥协。

当然,林惜一是真就不同意她的看法,二是也有为傅文渊出头的意味。

其余人也被吸引了注意力,开始认真听。

林惜继续道:“在这样的前提下,在创作中保留核心表达,也就是“我想说什么”,同时用读者能接受的方式传递,也就是“如何被听见”。真正的经典作品往往诞生于这种动态的平衡中。

比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通过艺术深度引发广泛共鸣,首印8000册很快售磐,随后加印第二版册,成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里程碑,不仅奠定了马尔克斯的文学地位,还为他赢得了198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影响力持续至今。

由此可见商业化传播可以为艺术性提供生存土壤,扩大影响力,我们不能完全忽视市场,或脱离读者接受能力。

要进行商业化包装与艺术内核分离,塑造经典形象,打造个人品牌。

据我所知,如今网络文学逐渐兴起,我们可以合理运用新兴媒体……”

大家听得越来越认真,林惜所说的观点不是没有人提起过,但没有一个人像她说的这么详细,甚至给出了具体方法。

尤其是网络文学这一点,大家一开始都看不上,现在竟觉得的确有许多可取之处。

傅文渊频频点头,脸上带着满意的笑意。

“当然了,也有像尤慈老师那样想保持纯粹艺术性的大艺术家,对此,我很敬佩,坚持自我也是难能可贵的品质,但是通过我上述的方法来看,实现商业价值,并不损害艺术性,我们完全可以在保持创作初心的同时,写出让自己满意也让市场和读者满意的作品,这才能实现作品的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