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圣上所赐

跟着朱元璋,胡惟庸一路从主簿、知县、通判、太常寺卿、一直坐到中书省参知政事,再到如今进入内阁,看似官运亨通,但是只有胡惟庸自己知道,自己这一路上,一直都是被李善长压着走的。

李善长和胡惟庸都是定远人,二人其实还是老乡,并且李善长对胡惟庸曾经也多有提拔。

但是胡惟庸却是并不领情。

原因也很简单,论出身,李善长和胡惟庸皆都是定远的望族,论资历,胡惟庸加入朱元璋部队的时间其实是早于李善长的。

那凭什么你李善长一加入,岂不便是朱元璋的参谋,并且掌管当时整个起义军的具备物资?

而他胡惟庸却只能当一个主簿,还是在你李善长的手下做事?

读书人都是自视甚高的,胡惟庸当然是不肯承认是李善长无论是学识还是计谋乃至于管理手段都要比他高明的事实。

所以从一开始,胡惟庸便一直对李善长心生不满。

且胡惟庸本就是个心胸狭窄之人,刘伯温就曾私下里对朱元璋评价过胡惟庸,说其是:“譬之驾,惧其偾辕也。”

意思就是其性格虽然积极,勇于任事,却又容易因此贪权又好猜忌。

而朱元璋对其倒是不甚在意,主要是当时的朱元璋手里确实缺少合适的文官,又是打仗争天下的时候,胡惟庸这个急躁的性子,也确实适合当时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