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为都尉、校尉,秩1000石、比2000石。率领数千人。一个校尉、都尉率领的队伍,叫“部”。例如中央的北军五部校尉,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西园八校尉;例如边疆的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例如地方屯兵,黄河济水间的黎阳营校尉,镇守关中、陵园的京兆虎牙都尉。
再上就是中郎将,最上为各种将军,2000石及以上,乃是大汉的最高级武官。
汉代实行强干弱枝的军事方针,除了司隶、洛阳常备兵数万之外,各地常备军相当少。例如护乌桓校尉,只有一两千营士,要知道仅仅是上谷郡乌桓,就有数万人。但这也是没办法的,长城内外,山岭众多,草原民族们大多数散居,很多时候多点入侵,一个点上多不过数千,少时甚至数百人,从辽东、辽西、右北平,到上谷、代郡、雁门郡,到北地郡到凉州,东西万里,汉朝的北疆、西疆防线过长,如果一个边地校尉常备军上万人,加上要塞尉(级别略与县尉等),边军就得五万以上,会给汉庭中央和边郡造成严重的消耗。
在少量常备军的同时,实行藏兵于民的普遍兵役制度。前汉时的匈奴,后汉时的鲜卑,偶尔也会发动数万控弦骑士,入塞攻城,为了抵抗和还击,打好歼灭战,就征调缘边的材官(甲士,如积射士、强弩士),骑士,和一般役兵。将他们加入到原有的营士中去,老兵带新兵,稍加训练,拉上战场。
作战时,可又由某将军、中郎将或校尉,甚至州刺史持节,率领节制其他人出征。
。。。
刘备的屯长,是一个皮肤黝黑,个头不高的健壮汉子,脸上有明显的刀疤。
“小崽子们,记住了,乃公叫周黑子,以后就是你们的屯长了。进了兵营,就不是闹着玩的,击鼓不进,鸣金不退,小心你的狗头!我叫点到名字的站到我面前来,张武,刘易,孟二狗,李增弟。。。”他并不识字,所以初次点名是在文书帮助下进行,文书念出来,队帅大声唱名。
被点到名字的,多半是些魁梧的汉子。
刘备悄悄问王伯:“这是挑精锐部队吗?”
王伯多次服役,认得一些:“其中不少是什长、伍长,也有些新面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正在此时,周屯长唱名道:“。。。刘备。。。”
刘备急忙走了出去。
“你叫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