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还只有八岁,一面配合者继母、姐姐搜查,一边说:“大哥和母亲本打算每人发点遣散费,可如今你们偷窃,抢劫,按律是要罚做服役,不送官府已是仁慈。”
。。。
仆人们的混乱,只一会就传到前面官署。当泰山太守赶来时,发现地上虽然凌乱、有血迹,在诸葛瑾主持下诸葛家并非不可收拾,有些条理:“贤侄老成,本府犬子可没贤侄一半懂事。不是本府催促,新任的郡丞已经上任,总要有个住的地方。你们父亲的遗体已停半月,路上也太平了不少,也该返乡归葬了。”
诸葛瑾常常出入父亲书房,整理档案,学习为政经验,知道大多数郡丞和郡守都不太和睦,每有急难险重之事,郡守就推给父亲,要不然父亲也不会仓促领二千郡兵上阵,抵挡上万黄巾。心里想太守也算父亲死的间接原因罢,但是这些天他成熟了许多,场面话一张口就来:“要不是叔父关心,我们怕早已经被撵走。小侄今日遣散仆人,明天就走,一直以来多谢叔父关心,小侄铭记在心。”
“车准备好没有?太守府派三辆车,两什兵送你们。”太守见诸葛瑾上道,也很高兴,新任郡丞可没有那么快上任,要住进官署的,乃是暂时兼任郡丞的功曹,名叫鲍信。诸葛瑾兵败,鲍信则大胜,前者死,后者存,在太守心中自然是鲍信重要得多。 联盟书库
诸葛瑾也不推迟,再三拜道:“多谢叔父考虑周全,小侄却之不恭!”
太守说:“不是叔父逼你们走,实在是黄巾肆虐,每日军情少则数起,多则十余。叔父要不抓紧平灭,这太守之位也不知能做多久。”
。。。
从琅琊郡治奉高(泰安、莱芜之间)回琅琊阳都,最近的道路,当然是中道走蒙阴,沿汶水到阳都。
诸葛瑾就如其名一样,颇为老成谨慎,绕到鲁国改走南道,南道路途宽敞,而且沿路有卞县、南武阳、华县、费县、临沂、阳都等诸多县城,每城最远相距不到60里,正好一天路程,诸葛瑾、诸葛亮一行每日早早起来,没到傍晚就入城歇息,绝不贪赶路错过宿头。
这样一路顺利,没遇到大股贼匪,第十天终于到达琅琊开阳。
诸葛瑾、诸葛亮一行却被官军拦住了:“国相有令,前方黄巾贼匪盘踞,行人不得通行!”
继母拉开车帘,脸色卡白地问:“大郎,阳都会不会被告攻破?咱们诸葛家的庄子会不会被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