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笑道:“那是当然,君候属于老虎和狮子生的,自然超人一等。”
张飞:“我怎不明白,老虎、狮子能生出什么?”
荀攸:“老师。”
。。。
陈群得到快马传信,陶谦派人求救于刘备,并许诺以兖州的泰山郡北部、济北国等地。
当陈群回到胶州的东莱太守府邸时,发现父亲陈纪、邴原,出使返回的孔融等重臣,客将田楷,张飞、牵招、昌霸、赵云等大将都聚集于此。
陈群小声问旁边的孙乾:“使者在何处?有哪些人过来?”
孙乾:“已在驿馆休息。陈登、糜竺、陶商等一行十余人。”陈群顺着孙干的目光,发现府中的气氛比想象中的更加压抑。
孔融敲着桌子,一字一句:“陶方伯是我等的盟友,曾多次给予帮助和恩惠,徐州与青州,义为唇齿。陶公有难,我等自然应该以义报之,玄德公有什么难以决断的么?”
刘备的目光有些躲闪:“文举不要慌嘛。陶方伯与我有恩义,又是我的荐主,当然要援助他。现在讨论的是怎么援助。这几年北海、乐安、齐国、东莱四郡连年兴师动众,士卒疲惫,秋粮未收,资用匮乏,这些文举都是知道的。田都尉,齐国的情况怎么样?援助这事情你怎么看?”
孔融不满的哼了一声,转过头看向旁边的田楷。陈群知道,孔融名义上是北海相,名气大,学问高,本是青州除刘备之外最有权势、最有名望的人,可他手上却没什么精锐军队,北海又被刘备划走了好几个县。目前只有北海的部分治权,执政水平却不敢恭维,刘备虽然尊重孔融,却更重视田楷的意见。
田楷好像并没有听出孔融的不满,之前公孙瓒与刘备的冲突,让他很是左右为难,之后公孙度答应议和之后,公孙瓒才同意他留下来:“孔君说有些道理,青州与徐州唇齿相依,祸福相伴,自当援手。君候说的也对,兵者国之大事,举十万之师,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不可不慎。这几年青州各郡都很困难,乐安和齐国两郡更是首当其冲,百姓流离、田地荒芜超过一半。过些日子屯田的粮食收了,发兵更有把握一些。”
田楷,字世行,名字来源于《儒行》“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乃是幽州渔阳郡大族,原本历史上是公孙瓒任命的青州刺史,当世由于刘备的青州刺史已取得汉朝中枢的承认,故而先后被任命为平原相、齐国都尉等职务。齐国位于抵抗袁绍、袁谭的前线,田楷常备数千人兵力备战,其中骑兵两千余,军队的维护费用很大,去年、前年与臧洪、袁谭连战二年,早就搬空了乐安、齐郡的府库,马匹更是损耗了一半,全靠刘备支持才能维持。今年不打仗,在刘备的建议下,田楷的军队,几乎全部参与了屯田,目前夏粮早已收,粮食刚刚能平衡几个月的消耗,士兵们都睁着眼盯着秋粮,这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