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吴王看中,下官亦是吴王公车椽、安东将军文学椽,本就有广开言路、收集民意、禀告王上之责。小事我自处之,大事尽可报与吴王处置。诸君勿虑。”
人群中出现一阵骚动
“徐干,那可是吴王笔杆子!文采斐然,号称建安八子”
“八子?就一个笑话,蔡邕之女蔡琰,一个女娘也算八子?青州报安东喉舌,评出八子你也信?”
“笑话?八子可权威得紧,袁公麾下陈琳、故吏应玚,荆州牧刘表麾下王璨皆属八子,陈琳可是几篇讨伐檄文骂了吴王祖上三代,王璨亦为刘荆州写了讨伐刘青州檄,青州报一样把他们列入八子。”
亦有人道:“不管吹得天花烂醉,我就是不信刘大耳!”
“我子死于战,我亦不信!”
徐干转头四望,人群虽然骚动,却无一人到书佐们面前告事情。
“袁氏经营南皮数年,其德厚如是乎?”
“非也,袁氏与安东战,渤海郡首当其冲,城头旗帜变换百姓多遭兵灾,死者流亡者十分之五,,租役亦重,百姓岂能轻信官吏?”
想到此处,徐干继续道:“人之为德,其犹虚器也!器虚则物注,器满则止焉。”
“故君子常虚其心志,恭其容貌,不以逸群之才加乎众人之上,视彼犹贤,自视犹不足也,故人愿告之。”
“诸君之耳目,若能尽为我用,则我之聪之明,即众人之聪之明。我执本郡之政,非我一人执政,而百姓万人执政也……”
没有人上告,完成不了刘备给的任务,徐干却不发怒不着恼,心态放平,讲起学来,首先用文绉绉的书面书面语言说一遍。接着用白话又讲一遍,百姓们大都听得接连点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备坐于城楼之上,见徐干如此镇定,向左右道道:“徐伟长渐有邴君、任君气派。”
只是脸上的忧色,却减不掉分毫
“小徐或许有后手吧,总不能在那一直讲经?”夏侯博急得的抠老抠头皮
话音未落
就见刚才脸憋的通红那个年轻书生,拉着一个汉子跃众而出:“这汉子说他堂弟被害,田地被夺,还请青天父母官做主”
那汉子也有一把子力气,但怎么也挣不脱,被拉扯到一书佐桌前,脸色蜡黄,说不出话来
你道那年轻书生装扮的人是谁?
刘晔是也
刘晔道:“你这汉子,好生不晓事,郡丞在此,摆了如此大阵仗。要是办不下你的案子,怎生下的来台?”
刘晔挑逗道:“人死鸟朝天,你也是一条汉子,有没有卵蛋,莫非不愿意为堂弟报仇?”
“哈哈,你没有卵蛋?”周边百姓都在起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