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无论是面对阿齐兹还是曼苏尔,他都处于弱势地位,只有他上门拜访别人的份,不可能他一句话就将这两人招来一起商议。
俄.国人走了,可能随时回来,阿齐兹千里迢迢跨越高加索山来到阿兰地区,肯定不甘心空手而归,于是,今日白日的战斗肯定会早早打响,还会异常激烈。
他叫来了拉斐尔。
“你自己想办法偷偷回去,俄.国人走了,车臣人对阿兰城的封锁势必会松懈下来,你很有机会回城”
“但俄.国人随时回来,于是,他们就不会像以前十日那样藏着掖着了,我估计明日一早,他两部人马会同时发动迅猛的进攻,记住,坚持住,我的军队会随时出现,然后你就......”
对于拉斐尔来说,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为了不去伊斯坦布尔当奴隶,他只能相信乞塔德。
而对于此时的阿齐兹来说,由于失去了阿拉吉尔的奴隶,以及一个团的兵力,已经让他肝肠寸断,若是再没有阿兰城的奴隶作为补偿的话,回到格鲁吉亚后,他的威望必定大减,还能不能继续担任帕夏之职很是可疑。
到了十八世纪时,在奥斯曼内部,实际上已经分成了以前的完全由突厥贵族西帕西骑兵组成的集团,以及由奴隶军耶尼切里军官组成的新贵族集团。
如同满清一样,西帕西相当于八旗兵,而耶尼切里则是绿营兵,到了此时,在长期的养尊处优下,西帕西已经名存实亡了,再也不是苏丹一纸诏令就能让封在帝国各处的贵族带着自己的骑兵、仆人走上战场的时候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们自然还有真正的西帕西骑士,但大多是没落的突厥贵族子弟,西帕西也不能独立作战了,而是隶属于耶尼切里,但帝国的绝大部分资源还是掌握在军事能力已经大位衰减的前西帕西手里。
这就是奥斯曼帝国的现实,新老贵族之间的分歧、斗争长期存在,老贵族掌握着土地和财源,新贵族掌握着军队,两者谁也不服谁,势同水火,这才是奥斯曼帝国衰落之源。
西帕西们为何拼命阻止苏丹编练新军,因为此事若是成行,耶尼切里的权力将会空前强大,西帕西们将彻底式微,耶尼切里们彻底取代他们掌控财权和土地权是自然的事。
但耶尼切里想要从垂垂老矣的西帕西们手中夺权也不容易,就好像明末时分锐意进取的改革派想从众正盈朝的东林党手中夺权一样。
奥斯曼帝国,已经固化了,不过是凭着昔日的余威在垂死挣扎,若是没有巴巴里海盗为他们支撑起了海军,在这个世纪他们就会完蛋。
于是,像阿齐兹这样一位独立特行者,若是没有苏丹力排众议默许他编练新军,他胆敢做出此事,不是被刺杀就是被群起而攻之,最终被流放到埃及以西的沙漠里渡过漫长寂寞的一生。
果不出乞塔德所料,次日一早,乞塔德刚刚才睡了一个小时,就被阿齐兹派来的人吵醒了。
“帕夏命令你部,今日我部会与车臣人轮番攻击阿兰城,等待黄昏时分,城里必定松懈,就由你部作为第三梯次再上”
乞塔德接受了命令。
他也知道,阿齐兹现在只能求着他,若是惹毛了自己,大不了一走了之,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不过他显然是被俄.国人冲昏了头脑。
“他也不想想,既然俄.国人继续占据库班地区已成事实,自己与他的盟约的前提就不存在了,那么自己这股势力还会不会继续支持他呢?”
不过,乞塔德一开始向他提起的索要一万人基督徒的计划还是打动了他,于是,他依然将乞塔德当成自己人,不过是让他在第三波次展开进攻罢了。
至于第一波次,阿齐兹再是傻,也不会相信乞塔德会为了区区一万人就敢先打头阵——毕竟一旦成功,大头还是被奥斯曼人、车臣人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