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台机床都是他花费半年时间制作出来的,做出来后便让吉达仿照它们制作出更大能用于中式和大批量制作的产品。
有了一整套工具,他就能在一个完全水平的工作台上随意把弄想要的物件儿,否则就只能让工匠们自由发挥。
此时的欧洲也是让工匠们自由发挥的,不过在验收的时候有严格的检验,但在此之前,工匠们显然需要花费更多的功夫才能满足那些要求,耽误的时间、成本就可想而知。
一切都要计划好,然后从第一道工序开始就严格按照度量目标、成本要求进行制作,最后的成品无论是在成本、质量还是在时间上自然会高出此时的欧洲一大截。
由于有制作燧发短铳的经验,乞塔德准备先攻克轮转结构。
这个结构实际上与燧发短铳差不多,都是后装的,无非是将以前引药池与弹药池的累赘连接装置改成撞针式。
米尼弹他很早就做出来了,还是按照他想象中的样子用铅料做成的,首部是锥形,尾部则是有两道螺纹的圆柱体。
圆柱体是中空的,用一小段同样是圆柱体的木塞,发射药也是定装圆筒状,紧贴木塞。
火药也是极易燃烧的颗粒状,此时在欧洲已经普遍使用了,在这一点上倒不是什么黑科技。
颗粒状黑火药与粉末状的相比不易受潮,便于运输,否则一旦粉末状的火药板结,就会让其效能大打折扣,还更容易在枪膛里造成留存,清理起来非常麻烦。
以前的后装燧发短铳在扣动机关时,用弹簧带动的机簧会将引药池的盖子打开,并开启池内押着引药包的铁片,此前,引药包与弹药包之间已经有引线相连。
这就是后装的好处了,在装填时可以同时压入弹药包和引药包,原本需要十几个步骤的动作就能一步完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种东西,都是乞塔德的首创,在这个世界上首屈一指。
眼下就是要将以前的引药池、弹药池合二为一,并增加一个撞击装置,将原来用于自动关闭引药池盖子的机关用在此处就是了。
当然了,这还远远不行,按照他的设想,轮转式火枪有六个弹药池,都要事先装填好,将弹仓安装后正好有一枚弹丸对准枪膛。
扣动一下扳机,米尼弹发射,此时的问题就来了。
是设计一种轮转装置自动转向下一弹孔,还是像后世的三八大盖那样使用除开扳机之外的第二道手动装置?
乞塔德在实验室忙乎了大半天,眼看已经过了午饭的时间,终于想明白了。
“想要设计一扣扳机,轮转仓自动送弹的机关太过复杂,需要的部件是设计第二道手动装置的几倍,完全不适合时下的条件”
于是,他决定在枪身上设计一道类似于后世步枪的拉栓装置,用于手动转动轮转弹仓。
他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也将这种火枪的原理,注意事项,可能损耗最大的部件,以及如何做出应对都对吉达等人细细讲解了一番。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他与吉达等四人都是在实验室里渡过的,有时候甚至挑灯夜战。
一个月后,春耕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