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喇什的遗产

现在不同了,乞塔德在以前的百户台吉定居点安插了全部由因为负伤而退伍的军人,他们通晓数学、文字,就可以以定居点为根基亲自点验牧户交过来的牛羊马匹了。

再就是工匠了。

前面说过,喇什曾将辖区里的诺盖工匠集中在维特梁卡,并给特鲁琴拨去了一半,对于喇什来说,自己打造火枪、火炮根本没有想过,不过是打制冷兵器、制作弓箭罢了,后来仅仅是多了一些修补火枪的活计。

维特梁卡距离俄国人的据点实在太近,乞塔德思考之后,便将这些人一股脑迁到了斯塔夫罗波尔。

眼下平白多出了这么多军队,他们的武器装备还远远不够,这还不算,由于马加尔城的铁料以前还需要从高加索山中获取,路途耗费的时间和成本实在太大。

他干脆一股脑全部迁到了斯塔夫罗波尔城,加上在希瓦获取的,斯塔夫罗波尔城立即便有了近五千户完全依靠特鲁琴官府发放薪酬过活的工匠。

这样的规模,在此时的里海附近,也就是莫斯科兵工厂、伊斯坦布尔兵工厂、伊斯法罕兵工厂可以相提并论了。

六个月的冬季,他需要好好利用起来。

喇什是一个财迷,上次乞塔德带给他的五大箱黄金、珠宝他丝毫未动,其它的金锭、银锭也依旧待在他的大帐下面的地窖里。

此时,他从希瓦汗国带来的金银匠就可以派上用场了,赶紧从拉甘港船坊调回来,在斯塔夫罗波尔按照他的要求铸造金银币。

最后,他按照半两一枚的规格,在金币了掺杂了一成的黄铜,在银币里掺杂了一成的铅料,制成了特鲁琴金银币。

金银币的正面用蒙文写着“壹元”字样,背面则是汉文“壹元”,周边刻蚀马匹和麦穗,以及“特鲁琴”三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显然他是有意识地强化特鲁琴这个符号,而弱化土尔扈特这个符号。

特鲁琴,一个新的地方,一个新式政权,会让使用这些金银币的人忘掉以前的土尔扈特,而只想起特鲁琴。

另外,他开始部落里全面贯彻“特鲁琴法典”,暗暗取代以前经过喇什修订过的卫拉特法典。

三是宗教。

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取消了以往对异教徒大肆排斥的政策,而是采取了信仰自由的做法。

当然了,他让进入特鲁琴学校的学生以及进入特鲁琴军队全部加入长春教,并在以前大台吉(千夫长)所在的地点设置长春教道观,由图兰朵的弟子们分别下去主持,以强化长春教的影响力也是应对措施之一。

这样一来,旁人就会想到,“既然浑台吉信任的人都是长春教教徒,我们再信仰其它宗教是否合适?”

当然了,眼下的六万户土尔扈特牧户大多数还是信仰喇嘛教,少部分坚持着以前的萨满教以及被俄国人拉过去信仰东正教的,加上信仰伊教的大量工匠,乞塔德不可能一下让其全部转为长春教教徒。

于是,在在他管辖下的几大城市,长春教道观、喇嘛教召庙、伊教寺庙、东正教教堂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男童十岁后必须进入召庙学经的做法也被变相改变了。

与大喇嘛罗布臧丹增商议后,他以“经费缺乏”的名义将全部牧户子弟都要进入召庙学经的做法改成了台吉以上子弟,对于普通牧户子弟,则由庙里的格隆隔三差五下去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