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鞑靼斯坦(上)

春去秋来。

对于北高加索的人来说,人口同样重要。

连续两次败于特鲁琴之手后,车臣人大幅削弱了,原本他们的人口就在捷列克河流域就不占优,只是因为特殊的教派让其占据了主导地位。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第二次战败后,车臣人加强了对鞑靼斯坦地区(大致处于后世达吉斯坦共和国范围,里面部族众多)的剥夺。

这些部族同属于伊教,自然不满这一点,人数最多的阿瓦尔人、列兹金人率先发动了叛乱。

而败于格鲁吉亚之手的阿塞拜疆汗阿扎特由于威望急跌,自然乐意见到这一点,名义上波斯人是将车臣地区交给阿塞拜疆打理的,实际上曼苏尔形同独立。

在阿塞拜疆境内,表面上以阿扎特汗为主,实际上还分成了十几个小国,他不过是名义上的大汗而已,这种松散联盟的大汗非常脆弱,风平浪静还好,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有累卵之危。

当然了,这些都是他们的主人波斯人故意为之。

为了平息境内的怨言,阿扎特汗决定彻底拿下鞑靼斯坦地区,曼苏尔只得起兵迎战。

对于鞑靼斯坦地区的人来说,是隶属于车臣人还是阿塞拜疆人都差不多,但至少在现在更愿意接受看起来更强大的阿塞拜疆汗的统治。

于是,他们反戈一击,曼苏尔再次大败,最后只得退守格罗兹尼城。

此时,在捷列克河北岸,还有大片车臣人的牧场,乞塔德自然想将自己的疆土推进到捷列克河,那可是一条终年不冻的大河。

而曼苏尔此时想派人通知波斯人前来拯救自己完全不可行,通往里海的道路全部被阿塞拜疆人、鞑靼斯坦人封锁了,高加索山的那一面又是信仰基督教的格鲁吉亚人。

于是,罕见地,他派人找到了乞塔德。

......

以乞塔德现在的能力,纯粹以军事力量就能抵达捷列克河北岸,但一想到后来车臣人的表现,他还是心有余悸,便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机会。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如果能用条约的形式获得土地,自然比纯粹军事手段要更得人心一些,否则,历史上的蒙古人不可谓不粗暴,但终究没有彻底征服他们。

而对于阿扎特汗来说,虽然听说过土尔扈特人的强横,十几年前他的父亲还与他们交过手,但终究自己没有碰到过。

侥幸,这就是所有资质平庸者共同的特征。

这一次,他勉强说服了境内多如牛毛小国的首领,让他有了最后一搏的机会,拼凑了一万骑兵,然后押着鞑靼斯坦人一路向北攻,一开始让他们与车臣人消耗,等到战事差不多时再猛地杀入,已经屡试不爽了。

于是,一路走来,阿塞拜疆部队的损耗并不大,但鞑靼斯坦人却损失惨重,当然了,车臣人同样如此。

他们团团围住了格罗兹尼城,已经展开了好几日的进攻。

这就是已经抽调了三个旅抵达捷列克河北岸的乞塔德得到的消息。

“一团乱麻”

这是乞塔德的第一反应,一想到这一点,他不禁心乱如麻。

要知道,捷列克河北岸是大片的开阔地,但北岸的平原只有一小片,背后就是连绵不绝的高加索山,千百年来,但凡有强敌驾到,肯定是跑到山上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