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万水千山只等闲(3)新户(上)

至于牧户,相对好一些。

这是因为,草原部族一直以来并没有建立起一个真正行之有效管理牧户的政体,头人们确实是管辖着数量不同的牧户,但他们需要牧户为他们做什么,缴纳什么,并没有定例,多半是临时想起来的。

这也是因为他们一直以来缺乏文字,更是缺乏如何计数的手段造成的。

于是,牧户们在大部分时间里还是相当自由的,除了战时。

进而,他们的人无论男女都相当剽悍奔放。

但他们也分了高下,对于游牧部族来说,壮丁是对抗敌对部族的核心资源,故此,一旦打败了某敌对部落,肯定会将高过车轮的男丁系数杀掉,然后将妇孺收为己有。

还有,一旦某牧户家里的壮丁死了,其妻儿也会被壮丁的兄弟接手。

久而久之,妇孺们对于改换门庭就习惯了,丈夫、儿子惨死于敌人之手的景象不会在她们心目中存留太长时间。

说白了,无论是中原农户,还是草原妇孺,他们存在的目的只有一个。

活下来。

一切其他的目标都是不切实际的,也不会多想。

现在,这两种人凑在一起了,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几万人、几万户,想要按照“匹配”的前提将其配在一起对于此时的人来说完全没有可能,只能尽量操作。

但也避免不了十几岁的农夫配上三十几岁的牧户壮妇,或者几十岁的老农夫配上十几岁牧户女人的。

李二娃和张老七就是其中两位。

李二娃,今年才十五岁,由于家里只有他一个男丁,徭役派到他家时,就只能让他出来了。

如同中原地带所有农民那样,李二娃长到十五岁时,也只能勉强吃饱,故此,他虽然是宁夏人,依旧瘦瘦小小的,见到外人那肯定是眼神闪烁、躲避,低眉俯首的。

不过,既然是家里的顶梁柱,在农活上自然也是一把好手,勤劳肯干也是没有二话。

村里的十五岁农夫,除非你外貌突出,或者才气过人,是不可能在这个岁数讨上媳妇的。

一般来说,从十五岁开始,家里大小都围着他讨媳妇这件大事,辛苦劳作五年以上,等积攒了一些家财才会谈起此事。

故此,现在就拥有了一个“媳妇”,对于年仅十五岁的李二娃来说不能说不是一件幸事。

至于远离家乡,远别亲人,思乡思亲之苦,自然是有的,但肯定不浓。

海量诗词里的那些背井离乡、思念亲人的内容,只适用于骚人墨客,并不适用于农夫。

而配给李二娃的失去丈夫、儿子的蒙古女人富苏里却是一个身材高大的三十五岁壮妇,虽然饿了许久了,但一副大身板是掩藏不住的。

见到配给自己的是一个这样的“汉子”时,富苏里掩饰不住地失望。

对于她们来说,屈服强者、敬畏强者那是与生俱来的,丈夫死了,改嫁给他的兄弟或者另外一户人家都是可以接受的,但竟然是这样一个人。

一件右衽灰麻布破旧短冬衣,冬衣里破洞处处,还露出了里面的同样灰褐色的芦花,衣服上的污迹纵横,似乎在上面刷了一层米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