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后(1758年),秋季。
埃利斯塔。
秋风习习,艳阳高照。
乞塔德一身军装站在特鲁琴军官学校大操场的高台上,神情肃然,带着一些期望。
他的身旁站着军校校长、汗国军务大臣沈慕华。
今年乞塔德已经二十八岁了,而沈慕华也三十岁了,当他从准噶尔回到特鲁琴后,还是决定办一所正规的军校,而不是由各城学校自行培养。
军校采取了一年制速成班的模式,眼前操场上排着整整齐齐队列的正是第一届三百名毕业生。
他们都是在汗国各大城堡的学校里学过三年,年满十五周岁,并立志从军的学生中挑选的。
三百名学生中男生两百八十名,女生二十名。
毕业生已经在操场上肃立了大约半小时,之前已经由沈慕华、乞塔德先后发表了讲话,接下来就要进入颁发毕业证和纪念章的环节了。
在这个环节中,沈慕华会喊出每一位学员的名字,然后一个个上台由他们的大汗乞塔德亲自为其颁发毕业证和纪念章。
毕业证里写着学员下一步的分配去向,大多数学员会直接分到常备军担任排长、副连长的职务,部分优秀者会直接分配到旅长、团长身边历练一年时间,然后会直接下到部队担任连长、副营长职务。
特别优秀者也有可能直接升为营长之职。
当然了,也有的被分到巴雅尔的外务司或者诺尔布的情报司的,女学员除了极少数去往女营,大部分都是这两个去处。
一个个走上台,从乞塔德手里接过毕业证和纪念章后,那心情自然是激动万分的,至于职务和去向,他们倒是不太关心,反正都不太差。
“阎敦煌!”
随着沈慕华一声大喊,一个身材并不高大,但却挺拔利落的少年赶紧应了一声。
“到!”
阎敦煌是阎相师的幼子,跟着阎相师抵达这里时才十四岁,以前在瓜州时阎相师是想让他走文考科举这条路的,六岁就开始读私塾,已经读了八年,古文、数学都接触过。
于是,他在埃利斯塔学堂学过一年后就直接进入了军校,眼下也才十六岁而已。
阎相师来到特鲁琴后,由于年纪太大,乞塔德并没有安排他直接带兵,而是让其在军务司辅佐沈慕华。
甘肃阎家历来都是文武双全,除了耕读传家,还有祖传的武艺,阎敦煌也不例外,故此,虽然只在特鲁琴学了两年,但依旧是出类拔萃的存在。
见到是他,乞塔德先给他在胸口别上纪念章,然后并没有立即将有着分配去向的毕业证发给他,而是笑道:“敦煌,依着你自己的想法,你认为去哪里最好?”
阎敦煌倒是没有丝毫犹豫,“大汗,学生愿意直接进入常备军,最好去巴泰斯克或者阿拉尔”
“哦?那是为什么?”
“大汗,俄国在巴泰斯克附近有亚速和顿河畔罗斯托夫两座军营,都驻有大军,阿拉尔周围希瓦、中玉兹、大玉兹环布,都是好男儿历练之处”
乞塔德继续问道:“那么巴泰斯克、阿拉尔你跟倾向于哪一个?”
“阿拉尔”
“哦,这又是为什么?”
“这......”
“呵呵”,乞塔德笑道,“你是想距离你的家乡敦煌更近一些吧”
阎敦煌以前不叫这个名字,而是来到这里后他老爹给他改的,当然了,乞塔德并不知晓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