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克里米亚!(4)狄德罗与希林(上)

在希林的豪华房舍里,渥巴锡、邓策与狄德罗、希林正在交谈着。

眼下特鲁琴汗国的火器、棉布和不锈钢餐具已经通过俄国人传到欧洲一带,于是,在欧洲人眼里,“特鲁琴人”早就取代了蛮夷“卡尔梅克人”,成了一个不亚于西欧的先进国度。

狄德罗:“听说贵国主要信仰一个叫什么长春教的教派,那是什么?”

渥巴锡见到狄德罗后,他很快就意识到想要拉拢希林,就必须以狄德罗为突破口,否则人家一个时代居住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大贵族凭什么彻底相信一个刚刚崛起的游牧部落?

“先生,在我国奉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这是为什么?”

显然,狄德罗是一个开明人物,不过他想从与特鲁琴汗国王子的对话中辨明他们的态度。

“长春教源自古老中国的道教,道教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其存身之道,所谓道法自然就是这个意思”

“包括人类在内,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才能与周围其它所有物质,包括生物和死物和谐共存,如果强迫自己改变这个规律就会受到反噬”

“对于人类来说,自然是想让自己活得更长一些,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要道法自然”

这些东西,显然是经过乞塔德改头换面后的道教。

不过既然眼前有这位巴黎大学毕业,又对数学十分感兴趣的学者在,渥巴锡也能有意无意地将话题转到他感兴趣的方面上来。

果然,狄德罗立时就放弃了对宗教的探讨,反而转到对“自然”的探讨上来。

“自然,贵国认为什么是自然?”

“呵呵,我国将自然分为四门主要学科,那就是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其它学科都是在这四门学科的基础上建立的”

“这四门学科就是自然的主要要义所在,他们都代表了某种自然规律,是宇宙存在的基础”

狄德罗对数学颇有研究,但对其它几门学科却涉猎不多,便问道:“我倒是有些兴趣,这数学是如何在活得更长中产生作用的?”

渥巴锡一时语塞,不过他终究不是常人,很快就说道:“假如我们平常吃的东西都是人体所需要的,但吃多少,吃的频次就有讲究了,不能吃得太多,也不能吃得太少......”

“那不就能以饥饿感来定义就行了嘛”

“是的,但饥饿感也是一个模糊的定义,如果有了数学,便能精确定义,比如,我今天要吃一磅面包,一杯牛奶,还是一磅半面包,两倍牛奶对身体最为有利?”

狄德罗点点头,暗忖此人的脑筋倒是转的很快。

不过他是不会轻易放过的,在巴黎的大小沙龙里,像他这样的人物,包括与他年纪差不多的卢梭都是在一起不断互相启发才得出一些真知灼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