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突然想到了阿海,又想到邓策曾经有意无意地说过阿海的任务比他们还重要。
“难道跟阿海的任务有关?”
......
阿海他们是在八月份从华沙上船的。
眼下欧洲的各种木制帆船,凡是能在大海上行走的,在维斯瓦河也能航行无虞,此时波兰人已经开发了从奥斯维辛到但泽的航线。
当然了,由于此时波兰北部实际上控制在普鲁士人手里,想要无障碍地在波罗的海与维斯瓦河上自如切换的必须满足几个条件。
第一,你不是交战国的船只;
第二,你还是一个强国。
荷兰人的商船完美地满足了这个条件,眼下虽然英国人在海上称霸,但在欧洲本土,荷兰人的船只依旧能够在任何地方自由穿梭。
彼得大帝上台后,对于欧洲,特别是荷兰和英国的工业、航海技术十分羡慕,对于从这两个国家来的学者、工匠、水手那是张开双手欢迎的。
再由于俄国王室长期与德意志大贵族联姻,加上德意志地区长期战乱不已,俄国人对他们的军人十分眼热,当然了,愿意移民到俄国的普通人也十分欢迎。
伊丽莎白女皇上台后,继承了彼得大帝的政策,大力发展本国的捕鱼业,并鼓励荷兰人的捕鲸船在圣彼得堡卸货,于是,从十八世纪开始,波罗的海已经非常热闹了。
但这条航线也是危险的。
自从瑞典人败于俄国人之手后,在陆地上只能小打小闹,但在大海上,有着深厚海盗传统的他们可不惯着俄国人,加上此时的英国有清教徒与圣公会教徒之争,受到圣公会迫害的清教徒除了远走美国,也有大量移民到欧洲其他国家的。
其中热切期盼来自高文明地区优秀国民加盟的俄国就成了主要的地点。
此时的俄国,除了东正教会,行政系统、军队系统,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充斥着英国人,这一幕,从诺曼诺夫王朝开国时就开始了。
当然了,对于此时欧洲海域业务最熟练、经验最丰富的英国海盗来说,盯上波罗的海也不在话下。
对于荷兰捕鲸船来说,将大量的鳕鱼、鲱鱼运到圣彼得堡,再将俄国人从遥远的恰克图运来的中国丝绸、茶叶运回西欧这样的三角贸易再是熟络不过。
当然了,有的荷兰商船是直接将来自荷兰的工业品运到圣彼得堡的,返回时除了除了携带丝绸和茶叶,也和装载部分金银币——从恰克图运来的丝绸和茶叶大部分都被俄国人自己消化了,没有多少可以转卖。
这样的船只才是海盗们喜欢的。
菲利普的船只就是这样的,他们先将荷兰的工业品、从印尼弄来的香料运到波兰,卖掉一部分后再运到俄国,同时会在波兰购买一些粮食,一起在圣彼得堡发卖——俄国人到处打仗,对于粮食也是大量需要的。
三年前,菲利普的船只就在波罗的海遭遇了海盗,船上的货物和钱财被洗劫一空,船员们被推到海里自生自灭,不过菲利普是幸运的,他正好碰到了一艘特鲁琴领事馆租赁的前往圣彼得堡的包船。
于是,从那时开始,菲利普就与特鲁琴汗国搭上线了。
当时邓策正好在船上,他灵机一动,请示领事馆后,为菲利普在但泽港购买了一艘旧船,让菲利普重操旧业,并在船上塞了几名情报司的特鲁琴基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