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诺盖风云(6)江奈尔

回到叶迪库勒部。

他们虽然没去布纳雷参加大会,但依旧在梅利托波尔举行了自己的庆典。

作为部落事实上的领袖,江奈尔出面了。

这就是特鲁琴占据赫尔松的好处了,发生在叶迪山部的事情已经被邓策在第一时间传到了这里。

当然了,此时邓策并不知晓更为遥远的布贾克部发生的事情,故此,虽然忧心忡忡担心父亲的安危,但江奈尔依旧与部落里的阿訇一起主持了庆典。

渥巴锡走后,他让梅利托波尔旅副旅长、雅曼卡拉的弟弟、二十五岁的巴特尔主持大局。

巴特尔十五岁那年就进入库利萨雷学堂学习,然后又进入埃利斯塔军校深造,虽然是乌古斯人(小玉兹的一支),但已经是完全的特鲁琴人了。

他这个名字显然受到了三百年前蒙古人的影响,当时希瓦汗国就是以乌古斯人为主的国度,随着蒙古人的统治,不少部落贵族也采用了蒙古、突厥的混合名字,当他们皈依伊教后,便又加上一个阿拉伯名字。

眼下既然又回到蒙古人的统治之下,还是一个开明的大汗统治,自然重新用上自己的蒙古名字。

但在面目上,他们与时下希瓦汗国的乌兹别克人、北高加索的切尔克斯人并没有什么两样。

他说自己是诺盖人也没有不会相信。

巴特尔长得身材匀称,面相俊秀,由于其大兄是乞塔德最钟爱的妹妹的夫婿,也就是蒙古人俗称的“塔布囊台吉”,连带着巴特尔的身份地位也不一样。

虽然乞塔德的国度大致讲究公平,但有着特殊出身的人显然还是不一样的,这一点,乞塔德无法完全避免,也没有避免。

贵族出身的人在气度上、统率力上天然就比平民出生的人强一些,平民出身的人想要出人头地,非得做出百般努力才有可能成功,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有了奥尔比亚的教训,江奈尔让巴特尔带着一千骑在祈福大会的外围进行警戒以防不测。

这一次,老城的努尔丁也来了。

三十多岁的努尔丁在克里米亚汗国格莱家族也是有名的美男子,但自从渥巴锡鸠占鹊巢,成为江奈尔的夫婿后,他就变了。

以前,依着他的地位,在叶迪库勒部随意霸占诺盖女子都是常事,想想也是,连叶迪库勒部大酋长的遗孀都能随意凌辱,何况其他人?

但自从渥巴锡驾临亚速海西岸草原后,他就没有再做这些事了。

他原本白皙、红润、棱角分明的英俊面庞也渐渐变得有些浮肿起来——那都是酒精造成的。

但他也只能这样作践自己,他不可能带着大军杀向渥巴锡,作为克里米亚汗放在叶迪库勒部对付俄国人的前线大将,他这点分寸还是知晓的。

但长期作威作福惯了,让他突然忍下来终究是一件极难的事。

他也知道,驻扎在老城的所谓一万骑只有三千是来自克里米亚鞑靼人的骑兵,其余七千都是来自叶迪库勒部,眼下江奈尔还是整个部落的可敦,部落的最高领袖。

当然了,自从出自叶迪山部的阿凡提成为其它诺盖人的大毛拉后,叶迪库勒部的牧户也认可他的存在,并成为与可敦并驾齐驱的人物。

开斋节大会,作为近在咫尺的努尔丁显然也是要参加的,他原本兴冲冲地带了一千骑准备到这里耀武扬威的,但见到外围的巴特尔一千骑后便有些意兴阑珊了。

于是,他破天荒地推却了江奈尔让其主持大会的建议,而是跪在第一排听台上的部落阿訇用虔诚的语气称颂着真神以及他对苍生的垂怜。

叶迪库勒部也是有着七八万户的大部落,也是由一个个小部落组成,在宽阔的草原上祈祷时自然按照各自的部落聚在一起,来到梅利托波尔的都是贵族,但加起来也有几百人。

“......胡巴拉克!”

当阿訇说完最后一句时,场外的巴特尔骑兵发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