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敖德萨码头附近的炮火停歇下来后,奥斯曼人的敖德萨舰队也彻底覆灭了,连带着他们自从上次惨败于俄国人之手后好不容易拼凑起来的大量海军,他们不是沉入那深不见底黑漆漆的海底,便是被大火化为灰烬。
特鲁琴接近了码头,用侧舷位黑洞洞的炮口指着那些商船,并让他们的水手全部下船在码头上站着。
此时距离邓权的舰队打响第一炮已经过去了半日,海面上一片狼藉,残存的船体、漂浮的尸体以及残肢断臂到处可见,海腥味掺杂着血腥味、烟熏味,几里开外都可以闻到。
俗话说“靠山吃山”,作为奥斯曼帝国边远省份的帕夏、将领,中央是没有能力让他们得以足食足兵的,帕夏手里握着城门税,将领们只好自谋财路。
作为希腊城的主人,前巴巴里海盗日夫科夫就是码头上最大一支船队的幕后拥有者,眼下被特鲁琴人赶下船只的水手就有他的人。
于是,正准备向码头开炮的他不禁犹豫起来。
......
希腊城东门,就是靠近大海的那座城门附近,靠近一直连通希腊城、罗马城、鞑靼城的中央大街南侧的一大片民宅里,在上午轰轰烈烈的海战中一直都很平静,不过到了现在终于有了动静。
民宅的正中央就是萨诺斯的仓库所在,此时,从这里面悄悄走出来了三百士兵!
从表面上来看,这些士兵与日夫科夫的耶尼切里步兵没有什么不同。
红色的头巾,红色的长袍,上身套着锁子甲,手里拿着火枪,挂着弯刀,面相也是欧洲人模样。
耶尼切里虽然是苏丹的近卫军,一直布置在首都附近,但在靠近边境的地方,特别是苏丹亲戚掌权的地方还是有部分耶尼切里存在的。
到了第四次俄土战争后,苏丹立即意识到若是再敝帚自珍,帝国的崩塌就在顷刻,于是在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摩尔多瓦三个地方允许当地帕夏按照伊斯坦布尔的规制自行招募耶尼切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最为对抗俄国人的最前线,阿拉丁手下自然也拥有一支数量不少的耶尼切里部队,此时,光用白人奴隶儿童从小训练显然来不及了,只能就地招募,于是,里面就充斥了大量的破产摩尔多瓦、诺盖农户、牧户。
这些人的面目像诺盖人多过欧洲人,但也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这几日,不断有军事物资从萨诺斯的仓库搬到希腊城、罗马城的军用仓库,其间也有耶尼切里押送。
当然了,若是有心人就会就看到,这些耶尼切里的身形明显比以前臃肿得多,特别是腰间鼓鼓囊囊的,幸亏有红色长袍掩盖,若是特鲁琴那样的精干短装肯定是掩盖不住的。
这些人在一个倒是欧洲面孔的军官的带领下从民宅的大门出来后,立即踏入了被奥斯曼人列为禁区的沿着城墙的狭长甬道。
对于奥斯曼人来说,虽然允许各行各业的人在城中居住,但民宅并不是与城墙连在一起的,他们之间还有一条甬道,宽约一丈,希腊城的城墙也不是直线型或者圆形的,而是极不规则的。
甬道弯弯曲曲,一时通向海边,一时又深入城内,一会儿向北,一会儿又突然转向南面,陌生人甫一来到这里还以为自己走错了路。
实际上,只要沿着一个方向往前走,不要回头,道路最终还是通向城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