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奥斯曼大军刚刚越过多瑙河朝着敖德萨开来时,又有一个师的特鲁琴军抵达了敖德萨。
于是,乞塔德手里就有两个师的机动力量了,巴雅尔的那个旅正好可以用来作为防御力量。
不过,在第聂伯河以西,多瑙河以东的广袤地区,不光是有诺盖人、乌克兰人存在的,还有大量的罗马尼亚人,当然了,此时他们自称为摩尔多瓦人,都讲达契亚语,此处依旧称呼其为罗马尼亚人。
罗马尼亚人的一部特兰西瓦尼亚如今已经回归奥地利王室,但瓦拉几亚、摩尔多瓦依旧是奥斯曼人的附属国。
与特鲁琴王国那种表面上附属俄国相比,奥斯曼人对瓦拉几亚(首府布加勒斯特)、摩尔多瓦(首府雅西)的控制更加严格,作为附庸,除了每年向苏丹缴纳赋税、美女,更重要的是提供兵员。
如果说瓦拉几亚夹在中间无法动弹的话,那么深处边境地区的摩尔多瓦就有些人心浮动了。
随着俄国人的崛起,明眼人都看到了奥斯曼的衰弱,在摩尔多瓦人的内心深处,自然是期盼俄国人远大于奥斯曼人的。
但特鲁琴的出现又让他们出现了混乱。
在此时的摩尔多瓦,名义上的大公是德米特里.坎迪米尔,他掌管着摩尔多瓦公国的北半部,以及首都雅西、重镇巴蒂等,但南半部以及名城基希纳乌却掌握在另一名大贵族尼古拉斯手里。
这位尼古拉斯显然成了奥斯曼人大力拉拢的对象,因为大公坎迪米尔显然是倾向于俄国的。
不久前,坎迪米尔、尼古拉斯都接到了拉吉普要求他们提供粮草和军队的命令。
坎迪米尔没有理会,但基希纳乌侯爵、城主、主教尼古拉斯却有些彷徨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尼古拉斯取代坎迪米尔成为整个摩尔多瓦的大公,显然他的家族长期以来与奥斯曼人的关系良好。
但眼下形势又不同了。
“特鲁琴......”
基希纳乌城,在城里那座有名的修道院里,一位三十多岁、身穿黑袍的中年男子在祈祷完毕睁开眼睛后嘴里冒出来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这个。
尼古拉斯,基希纳乌大贵族,被奥斯曼苏丹封为侯爵,并得到了临近奥地利的承认。
这在现在的欧洲简直是独一份。
现在的摩尔多瓦远比后世大,国土不仅包括了乌克兰的一部分,还包括了罗马尼亚的一部分。
由于国内密布草原,更是诺盖人较多的地方。
不过与后世一样,此时的摩尔多瓦人也没有海岸线,海岸线都控制在奥斯曼人、克里米亚人手里。
虽然尼古拉斯亲近奥斯曼,那是为了自己的领地和家族着想,说到底他还是一个基督徒。
走出修道院后,他转身对紧跟着自己的管家说道:“立即前往敖德萨,拜见乞塔德国王,就说如果他愿意的话,我们可以在蒂拉斯波尔要塞见面”
蒂拉斯波尔,后世摩尔多瓦城市,现在只是一座要塞。
敖德萨。
得到这个消息后,乞塔德也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