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诺盖风云(11)最后之战(下)

但如同明军一样,一旦出战,大军统帅必定是大维齐尔、维齐尔这样的文官,看来东西方君主的平衡之法殊途同归。

而鞑靼骑兵就是大清的蒙古骑兵,那是他们最后的荣光。

布纳雷位于萨拉塔河西岸,以南就是广袤的萨西克泻湖,两岸只有为数不多的小鱼港,而在萨拉塔河上并没有桥梁,想要架设浮桥,按照拉吉普等人的想法,他们很快就会知道的。

于是,当乞塔德的舰队在萨西克泻湖附近的渔港停下并将近卫师放下来时,这些人还在悠哉乐哉。

马吉德是唯一一位被封为汗王的诺盖大酋,虽然他主要住在敖德萨,但在布纳雷还是有大量布贾克贵族的,得知马吉德“通敌”后,惊惧交加的拉吉普当即将城里的贵族屠杀一空,并将他们的妻女全部占为己有。

近卫师逼近了布纳雷!

布纳雷附近,由于萨拉塔河的泛滥,其北面、东面、南面都是一大片沼泽地,只有西边有不大的通道,拉吉普等人选择在这里驻扎看来也是费了心思的。

不过对于乞塔德来说,只要封住了东面,就能将拉吉普的大军牢牢地锁在里面。

虽然拉吉普在得知乞塔德大军到来时,厚着脸皮向伊斯坦布尔派出了求援快马,但他也知道自己可能等不到那一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过,帝国排名前三的三大家族代表人物都在这里,他们都与苏丹家族深度联姻,又互相联姻,也是不会轻易投降的。

西帕西、耶尼切里虽然已经腐朽了,但毕竟是帝国的荣光,加上虔诚的信仰,拉吉普准备就在这里与乞塔德大战一场。

布纳雷城。

原本属于马吉德的大宅里,穿着白色丝绸长袍,上面绣着红黄黑绿四色金线,戴着厚厚大头巾,上面同样缀着四色金线,六十一岁的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拉吉普.科普鲁律正一脸愁容地坐在马吉德以前的会客室里。

在他的下首,也坐着一老一少。

老者叫彼得雷乌斯,却是一个希腊犹太人,是拉吉普的管家兼财政秘书,此时的拉吉普还兼着帝国财政大臣的职务,实际上都是这位犹太人在打理。

当然了,这样的人虽然备受拉吉普信仰,但显然也只能待在幕后,这次大军出动的调动、粮草筹划以及四处联络都是此人在进行。

年轻的叫纳赛尔.科普鲁律,是拉吉普最信任的侄子,也是将来家族可能取代他的位置的人。

说起这纳赛尔,他是奥斯曼帝国时下少见的开明之人,他十几岁就到了帝国的亲密盟友法国留学,不但学习了最新的海陆军军官学校的知识,还学到了最新的自然科学知识。

为了拉拢这位盟友,法国国王甚至让他跟着自己的财政秘书学习“治国之道”(路易十五在自己的老师兼首席大臣佛勒里死后就亲自打理财政事务了)。

不过,虽然在法国学习了所谓的“治国之道”,但此时的法国也是一个烂摊子,财政状况每况愈下,何况他并不是一国国王,不可能向彼得大帝那样从欧洲学成归来后就立即进行轰轰烈烈的大改革,苏丹也不允许他这样做。

而他的伯父拉吉普更没有什么治国之道,无非是凭着祖先的余荫当上了大维齐尔而已。

于是,原本一直在路上口若悬河,大谈特谈如何击败特鲁琴人的纳赛尔此时就闭嘴了,不但闭嘴了,原本白皙的面庞也青的可怕——显然是吓坏了。

倒是那位犹太人管家(表面上是伊教徒)看起来还是镇定自若。

眼下正是他在向拉吉普陈述建议。

“大维齐尔,我们有两万大军,还是帝国最精锐的西帕西和耶尼切里,又依托坚固的城墙和防御设施,大军的粮草、弹药也多半在这里,加上布纳雷城的储藏,支撑个半年都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