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这也与敌人想要在大雪里突然出现,还是大部队的情况下,想要隐藏行踪完全是做不到的有关。
达维多夫的布置很快传到了奥伦堡里的雅曼卡拉耳朵里。
没有任何犹豫,他出动了。
他只在奥伦堡城留下一个旅,亲自带着两个旅出动了。
他显然明白,一旦将达维多夫这个师歼灭,那么奥伦堡就可以说稳稳落袋了,否则就会是一场反复拉锯战。
奥伦堡,是乞塔德严令要全须全尾地拿下的,那是一个很大的城堡,特鲁琴人几乎不需要进行任何改建就可以拎包入住的城堡。
他又是一个扼控俄国本土与西伯利亚方面的关键节点,特别是在冬季,只要拿下此地,俄国人的两个部分就只能翻越乌拉尔山往来联络了,其中的艰险可想而知。
很快,雅曼卡拉亲自带领的前锋旅就碰上了达维多夫的先头部队!
由于对方人多,雅曼卡拉也将两个旅分成了两部分,他亲自率领的这个旅径直出现在被大雪覆盖的主道路上,另外一个旅则一分为二,分别在其南北两侧的外围行军。
他这个旅也一分为三,一个团的骠骑兵突前,一个团居中作为预备队,携带着辎重的那个团殿后,由于侧翼有另外那个旅的遮护,这三个团就可以大大方方呈一字长蛇阵行军。
由于大雪覆盖,只要不是太高的地方,实际上处处可以行军,达维多夫长期在奥伦堡附近任职,显然只会选择以前的道路来行军,毕竟那里更为保险。
但特鲁琴人就不会这么做了,大雪天有大雪天的打法,春夏季节有春夏季节的打法,绝对不会一成不变。
小主,
骤遇敌军后,雅曼卡拉立即让自己突前的这个团散开了,第一团以道路为中心突前,另外两个团位于两侧,并处于稍稍落后的位置。
这样的布置也是有讲究的。
由于敌人主要出现在道路上,如果自己三个团齐头并进展开,进展势必会很慢,而如果三个团依次递进,在一条道路上又做不到有效支援突前的那个团。
品字形就能很好地弥补上述缺点了。
突前的那个骠骑兵团所有的人都端起了手中的步枪!
在积雪深达一米的地方作战,想用冲锋的阵型去冲垮敌人显然是做不到的,就算可以沿着看不见的地下道路冲击,也只能冲垮少量的人员,很快就会被遍地的马匹、人员尸体阻隔。
与其这样,不如散开在战马上以慢速前进,然后举枪射击。
达维多夫突前的这个旅处在最前面的也是骑兵,见到特鲁琴兵后虽然有些惊慌,不过他们也纷纷举起了手中早已装填完毕的燧发枪。
然后后面的步兵赶紧从道路上跳出来形成阻击阵型。
这就是俄军了,还是普鲁士化的俄军,如果全部拉出来与普鲁士、奥地利进行一场大规模会战,取胜的必定是他们,虽然叶卡捷琳娜不在了,但彼得三世这位酷爱军事的沙皇对于军队却一点也没拉后腿。
反而还有些加强!
福兮祸兮,有时候还真说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