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猎人日记之一:边境小县

萨拉托夫省,特鲁琴帝国最北面的省。

赫瓦伦斯克,萨拉托夫州最北面的县。

伏尔加河在此流过,依旧宽阔深邃,大型战舰亦可抵达此处。

1775年的秋季,农忙季节到了,中学学生放了一周的农忙假,让其返回家里帮助收割庄稼。

在这里,小麦、黑麦都可以种植,特鲁琴得到此地后,连玉米也安排上了,当然了,作为普通农户来说,在这家菜地里种上一些烟草也是司空见惯。

赫瓦伦斯克附近,丘陵、山地纵横,县里的农户大多居住在伏尔加河右岸的平原上。

奇科夫,一个四十岁的俄国农奴,在两个儿女的帮助下,五天就完成了收割,眼看还有两天假期,又是秋高气爽的时节,便带着儿子进入附近的森林打猎。

与哈萨克、蒙古大草原相比,深受大西洋暖湿气流影响的俄南森林草原地带那就舒服的太多了。

大片的草原,肥沃的黑土地,层层叠叠的白桦林、松林、山地橡树林,河流里似乎永远也抓不完的各种鱼类,森林里各种野鹿、野猪、黑熊应有尽有。

打猎,是俄国人的最爱,不管是贵族、地主,还是农奴,皆是如此。

当然了,若是在以前沙俄的统治之下,奇科夫是很少有这个闲暇的。

按照沙皇的规定,农奴没有土地,只能为地主耕作然后获得勉强填饱一家人肚子的粮食。

这还不算,他们每年需要半年时间以上为国家服各种徭役,自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干打猎这种既紧张又兴奋,还能补贴家庭的活动。

时下在欧洲,整个东欧,包括波兰、波罗的海东岸国家、奥地利、除了普鲁士之外大的大部分德意志国家都差不多,他们都有大量的农奴,不过是对他们的压榨有轻有重罢了。

比较而言,波兰的农奴最惨,俄国次之,奥地利再次(主要针对境内的斯拉夫人)。

其他国家好一些,英国、法国的农税与特鲁琴相似,都是两成,但他们头上依旧有大量的徭役,比如时下除了特鲁琴之外的整个欧洲工业最发达的英国,他们的农户每周需要服三到四日的劳役。

除此之外,几乎所有的国家还有名目繁多的人头税、车马税、房屋税,以及英国独树一帜的大量间接税。

当然了,由于英国工业发达,作为被驱赶到工厂的工业来说,生活水平确实比一般欧洲人好一些,他们的工钱除了能养活一家子,每年还能剩余十英镑,相当于三十两白银。

不过,由于大量的税种体现在价格上,三十两白银的实际购买力值得怀疑。

至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他们则是介于农奴制国家与西欧国家之间,由于这些国家宗教氛围浓厚,大量的田地被教会占有,大量的农民宁愿在教堂附近乞讨也不愿意种地。

从而造成这些国家境内乞丐遍地。

特鲁琴就不同了,农户每户至少有三十亩田地,每年收取两成的赋税,完全没有徭役,只有半兵役,那就是民兵,服役其间,民兵需要到城市集中训练三个月。

服兵役时,他们除了携带随身衣物,便没有更多的花销了。

当然了,农忙时节他们同样可以分批回家一周。

奇科夫所在的农庄里,留下来的农奴、华人、日本人、朝鲜人各占四分之一,总共有一百户,这样的布置在帝国高度统一,连以牧区为主的地方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