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阿里汗虽然搬到了海德拉巴城,但他的母亲却还住在塔诺布拉,加上其他一些亲眷,享受印度教徒的供奉”
“哦?你们营长的意思是.....”
“旅长,根据俘虏提供的讯息,那里有一座巨大的印度教神庙,据说凡是在此庙接受梵化者就能无须接受婆罗门的考验进入刹帝利阶层,这座神庙存在有几百年了,这里的印度教徒一直紧守着这个传统”
“周边的游牧部族显然也知晓这些,故此,千百年来,这里周围伊教部族便利用这一点不断攻陷此地,然后将这里的印度教徒作为他们的农奴,而正是因为这一点,让印度河流域的佛教、印度教几度兴衰,不知被游牧部落灭亡了几次”
“但这里的印度教徒依旧存在”
呼日吉点点头,“这恐怕也是他们的自保之道吧,放低身段,侍奉一个又一个敌人,敌人最后还是走了或者灭亡了,他们倒是存了下来”
“兹事体大,我需要与殿下商议一下”
很快,后面的图雷也得到了这个消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商议一阵后,图雷的命令来了。
“继续行军,抵达塔诺布拉河时停下来,就在那里扎营”
......
两日后,三个旅在塔诺布拉河与卡鲁河交汇的鲁力哈巴德相会了。
当晚,图雷亲自带着一个旅沿着塔诺布拉河河谷疾行至北面三十里的塔诺布拉城下!
虽然是疾行,但在这处荒原想要彻底掩饰行踪是不可能的,何况还是一个旅的大军。
抵达这里时已经是黎明时分,站在城堡对面一座荒丘上,城堡以及四周的农田尽收眼底。
这里是河谷最宽阔的地方,除了塔诺布拉河,还有好几条河流汇入,不过多半只在雨季才有连续的水面,时下各条河流大多是时断时续的。
在大片的绿洲地带上,一座约莫三四百米的荒丘拔地而起,图雷在孟加拉曾经经过梵化仪式,并勉强读过法国人翻译的婆罗门教经典,这一看就明白他们为何选择此地作为印度教徒的聚集地了。
这座荒丘并不是卑路支荒原随处可见的土丘,而是一座石山!
石山底部陡峭笔直,以上则是层层叠叠,越往上越狭窄,顶部是圆形状,显然是经过人工雕饰,但除此以外的山体与他在孟加拉所见到的婆罗门神庙几乎一模一样!
底部陡峭笔直的部分大约五十米高,以上部分虽然是层层叠叠,但显然被掏空了,于是就成了一座浑然一体的石城!
显然,刹帝利以上贵族都住在这座被掏空了的石城里,刹帝利往往掌管军队,这座城堡的精锐兵力显然也在里面,从这里可以见到石城每隔一段就露出一个类似于墙垛的孔洞,显然是用来战斗的。
“平时这些孔洞后面还有可以拉下来的窗户,在没有战斗的时候就是一个个家庭,每个家庭里的男主人就是刹帝利的勇士,越往上勇士的级别越高,如果说最底层是普通士兵的话,那每上一层就是更高一级的军官,最上面的那一层才是真正的神庙,那是婆罗门祭司居住的地方”
“现在显然被米尔阿里汗的亲属占据了”
“五十米高的陡峭底部并没有见到大门,只有依稀可见的藤梯,假如石城里面食水足够的话,完全可守上个一年半载的,可惜的是刹帝利以上阶层人数很少,层层叠叠的神庙本身就意味着阶层神圣不可逾越”
“故此,当外来的游牧部族一旦抵达这里,他们就能轻易占据外面只有一道土墙的外城,外城一下,石城贵族们就成了无源之水,只得投降”
“他们允许敌人住在顶部的神庙里,除了无可奈何之外,或许还有向外面广为广为宣示的意图吧,意思是你们可以来,还可以成为我们的主人,但不能破坏我们的宗教架构,城外的首陀罗既能服侍我们,也能服侍你们”
“不经过强攻就能拿下城堡,对于任何敌人来说都是巴不得,而对于外面的首陀罗来说,他们是信仰坚固的印度教徒,只要刹帝利、婆罗门们认可了的事,自然也无不可”
“难道你们就这样苟活了几百年?你们心中的梵天、毗湿奴、湿婆大神信仰去哪里了?”
特鲁琴人的突然抵达,一开始让塔诺布拉骚动起来,然后很快就平静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