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杜兰尼手下有四名大将,两名出自坎大哈,另外两名一个出自赫拉特,一个出自喀布尔,就是萨迪克。
赫拉特的马哈茂德和萨迪克一样,都是十五六岁都跟着杜兰尼追随纳迪尔沙参加过兴建阿夫沙尔王朝的战争,还参加过劫掠莫卧儿帝国的战斗,从普通士兵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他们对于政权如何有效建立,战斗怎么打的领悟显然比帖木儿强得多。
但沙迪克面对帖木儿的压迫,却并没有做出抗争,而是将喀布尔、加兹尼全部让了出来。
沙迪克麾下的吉尔扎伊人至少有五万户,这就是五万骑兵,加上自己丰富的经验,这样做实在太过奇怪了。
或许巴格兰绿洲也不错吧。
阿富汗,国土广袤,山地纵横,部族、宗教派别也多如牛毛,想要将这里的情形一一厘清实在不容易。
不过有一点是相同的。
这里以前是两河流域、波斯、印度三大文明的交汇之地,三地之间商道的关键节点,由于山地阻隔,想要统一这里并建立稳固政权并不容易,加上土地贫瘠,劫掠过往商人便成了合适的选择。
山上的部落抢劫山下的部落,山下的部落抢劫过路的商人,几乎成了阿富汗所有部族的悠久传统。
普什图人,实际上是加强版的俾路支人。
而像马哈茂德、萨迪克这种有着丰富战争、政治经验的大部落首领,显然更是人中龙凤,比他们略强一些的杜兰尼就能建立起一个庞大帝国,杜兰尼一死,萨迪克完全没有道理退避三舍。
但萨迪克就是这样做了。
萨迪克站在城墙上向西北方向望着。
按照约定,哈扎拉人的首领奥尔格勒汗应该要出现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自从特鲁琴出现后,阿富汗境内的形势又为之一变,以前蜷缩在兴都库什山上的哈扎拉人纷纷下到河谷地带,与普什图人一起放牧,而在以前,他们是所有阿富汗当地部族都歧视的对象。
当然了,哈扎拉人作为以前统治这里的蒙古人的后裔,除了长相、其祖先对普什图人的屠杀因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
阿富汗的绝大多数部族都是逊尼派,但哈扎拉人为了保持独立性,一开始就选择了什叶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