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狂野喷赤河(4)萨迪克(中)

策马越过这座被当地人命名为伊教圣人伊德鲁斯的石桥时,奥尔格勒一阵感叹。

他所在的部落才是真正的哈扎拉部,真正的西征蒙古大军千夫长所在的部落,但在现在的哈扎拉人族群中,人数却是最少的,只有不到三千户!

但只有他们这个部落里的老人才知道,这座桥梁是来自大都的汉人工匠指导修建的。

所谓沧海桑田,白云苍狗,就是这个意思吧。

......

一间四周墙壁挂满精美波斯挂毯的房间里,中间还吊着一盏精美的水晶灯——这是萨迪克从莫卧儿皇宫抢来,原本是安置在喀布尔的,现在被萨迪克搬到这里来了。

水晶灯的外饰覆盖着金箔,烛台则是用白银制成,一共有十六根,上面插着十六根蜡烛,不过现在只亮着两根。

不是萨迪克在节约,无论是跟着纳迪尔沙去印度抢劫,还是跟着杜兰尼二进宫,他都抢了不菲的财物,何况他还是国内仅次于杜兰尼人的大部落首领,还没到哭穷的时候。

房间非常空旷,顶部苍穹,在只有两根蜡烛的映照下,萨迪克与奥尔格勒对坐的位置十分昏暗。

萨迪克正在招待奥尔格勒。

奥尔格勒不禁有些受宠若惊。

以前,他这个部落在哈扎拉人中也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存在,像萨迪克这样的大人物根本不知道他的名字,但现在他竟然安排自己与他共进晚餐!

虽然以前没与他打过交道,但奥尔格勒是了解萨迪克的。

普什图人,绝对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杜兰尼、马哈茂德、萨迪克都是这样的人物,这样的族群,这样的人,显然是没有任何忠诚度可言的,他们只会敬畏强权,纳迪尔沙、杜兰尼就是这样的强权。

他们敬畏的是这样的人,而不是他们建立的王朝!

这样的人,怎么会平白将名城喀布尔、加兹尼一股脑让出来?

显然,萨迪克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才这样做的。

否则就太奇怪了。

那整个阿富汗还有什么能让萨迪克感到恐惧的?

帖木儿汗?

不可能。

特鲁琴?

有可能,毕竟特鲁琴的赫赫武力连被誉为全体阿富汗人的明珠的杜兰尼也连吃败仗。

但是,在奥尔格勒的心目中,那是因为特鲁琴人并没有深入到阿富汗内部,在这遍地高山的国度,想要彻底征服阿富汗人几乎做不到,以前的蒙古人何其强悍,手段也何其凶残,但依旧无济于事,反而将自己融化进去了。

阿富汗,才是他们的根本,以前他们所吃的败仗不是在平坦的花拉子模便是在波斯,在奥尔格勒心目中,这种败仗只会让阿富汗人放弃四处征战的雄心,但并不代表他们愿意交出阿富汗!

对面暗藏在阴影里的萨迪克也在沉默地吃着东西,从奥尔格勒的角度看不出任何表情。

但对于奥尔格勒来说,特鲁琴的出现是他这个小部落唯一出头的机会,在阿富汗,不存在卧薪尝胆和忍辱负重的事情,不是大放光彩就是灭亡,并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你不出头,你就会灭亡。

想到这里,奥尔格勒不禁想起了族里老人世代传唱的一首显然是用蒙古语写就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