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秋风起

眼下显然又是深入异域,他不得不慎重。

实际上,以前带兵奔袭德意志时他手下的兵力才五千人,拥有的也是后装燧发枪,现在完全不同了,他在天津附近已经有了一个军的实力!

而面对的清国,实力显然远不如俄奥联军。

一想到这里,他终于释然了。

但问题还是有的,北京、天津附近有十几万大军,此时的清军战力还是颇为强劲的,一不小心还是有战败的风险的。

这一次,他让阿海镇守河仙镇,将周吉勋带了过来,此人在远东地区担任情报总管长达十三年,又长袖善舞,对于清国的了解和认识远在他之上。

故此,虽然手下将领众多,他一开始的目光还是投向了周吉勋,他知道,无论是马尔哈、桑吉策、哈拉奇,还是庄霁云,都无法在一个完全能陌生的异域提出最为合适的军事策略。

周吉勋身边还有一个人,年约三十,完全一副清国北方汉人模样,此人才是此次大战的关键。

他叫元应叹,就是时任天津知府元光的远房侄子!

元应叹在十余年前曾跟着他父亲到广州经商,很不幸成了特鲁琴的俘虏,与一般清人不同,元家是我大清少数一些很早就“睁眼看世界”的商人家族,并一直作为十三行的外围商人存在。

清朝的文官地位已经远不如明朝,虽然他的叔父是进士,那时就已经是香河县知县了,但元应叹一家并没有从他那里捞到太多的好处。

对于遥远的欧洲,元家居然是主动愿意前往的,像他这样的清国商人自然少之又少,当时帖木儿看重的除了农户便是工匠,商人自然是以自愿为主。

来到欧洲后,元家重操旧业,很快就成了特鲁琴有数的商人,但元应叹那时才十五岁,经过各级学堂历练后最后被选到埃利斯塔军政学校学习情报。

直到元光担任天津知府后,元应叹才重新出现,自然编造了一个流落南洋(他在南洋确实有生意)的谎话,元光还以为他一家都死了,见到他重新出现,也没有追问太多,便接纳了他。

于是,最近五年,元应叹就成了特鲁琴帝国设在大清京畿地区、东北地区的情报总管!

在特鲁琴生活了多年后,再回到清国时,他显然没有苏哈那样的心思,他毕竟是汉人,他的家族之所以经商,就是因为自己在遵化的土地被旗人霸占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见到阿沙莱投过来的目光,元应叹说道:“我不懂军事,不过刚才各位所说的所谓丰台大营、通州大营、密云大营、西山锐健营都属实”

“而直隶总督的人马、蒙古骑兵、关东满洲骑兵也都是精锐”

“按照我的消息,西山锐健营是步军,三大营加起来有两万骑兵,加上新来的一万五千蒙古骑兵、五千满洲八旗骑兵,加起来有四万精骑”

“他们都在京畿一带,呼吸可至,京畿不比别处,肯定会为了京城的安危拼命的,我局若是不能快速击败某一直骑兵部队,就会受到大股骑兵的围攻,故此,这奇袭对象的选择就需要细细思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