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清特天津条约

年底,特鲁琴终于与清廷在天津达成了条约,双方的代表也进行了签署,特鲁琴的代表自然是张恨雪。

条约的内容如下:

第一条:清国已经“剿灭”了白莲教大起义,为了宣示我大清的恩德,清廷对这些人采取了宽宏大量的措施,将他们全部发配到人烟稀少的东北地区。

当然了,他们是用船只运往东北的,而船只是特鲁琴人出的,至于具体运到哪里,黎民百姓是不知晓的。

第二条:特鲁琴帝国与大清帝国皆为姻亲之国,乾隆帝将固伦格格舒舒下嫁给特鲁琴高官张恨雪,而乞塔德为了匹配这桩婚姻,也将张恨雪收为义字,赐姓邓,改为邓恒学。

颇有诗意的张恨雪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有着浓浓儒家意味的邓恒学。

第三条:双方互相在对方国都派遣大使,并在主要城市设置领事馆。

清人对于这一套显然是懵懵懂懂,但对于特鲁琴来说,有了各地的领事馆,就能暗中或大大方方策划移民事宜了。

第四条:清国开放旅顺、天津、青岛、宁波、厦门、广州、钦州为通商口岸,而特鲁琴则开放香港、海参崴、鸿基、头顿、新加坡、宿务、加尔各答、卡拉奇、旺布(德班)为通商口岸。

实际上,对于清廷来说,他们现在没有任何能力能航行到这么远的地方,更不用说特鲁琴本土了,实际上是单方面向特鲁琴开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然了,为了照顾我大清的面子,不得不这么写。

第四条:在以上通商口岸的进出口商品双方都实行5%到20%不等的关税,这一条倒是清廷所在乎的,能够从进出口商品里捞取关税,他们巴不得,他们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产品的竞争力如何。

第五条:为了让特鲁琴帝国在远东立足以对抗俄国,大清帝国永久租赁海生崴、库页岛给特鲁琴,实际上就是割让,因为租金为零。

第六条:为了安抚清廷以及照顾十全老人的颜面,虽然此时清国已经意识到人口过多的问题,但要在明面上将人口大量转出那也是不行的,不过特鲁琴自有办法。

他们在条约里许诺,每年年底双方在天津对账,每年移走的人口按照一个人十两银子的价格计算在关税里,特鲁琴方面酌情减免或增加,对于大清帝国来说,他们并不知晓关税高低的影响。

对于他们来说,为了尽快解决财政问题,关税越高越好,反正他们会在海关一次性收足,至于卖不卖的出去就不理会了,虽然清廷这么做,但为了市场问题,特鲁琴人也不会让自己商品的关税太高。

最后进过详细计算后,干脆从关税高于10%的关税里直接拿出一笔银子对他们进行补偿,以让己方商品关税不高于10%,这倒是让清廷省了许多事,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虽然那制订了关税,但能不能完全收上来绝对是一个问题。

第七条:特鲁琴帝国以额驸之国的名义每年向清廷内务府缴纳一部分贡品,比如特鲁琴的武器、高头大马、工业品等。

这在一般人看来显然是一项屈辱,不过对于乞塔德来说完全不是事,特鲁琴帝国想要发展壮大,离不开清国的人口,区区一个额驸的名义以及少量供物能换来这些完全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