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秋风萧瑟紫禁城(上)

第730章 秋风萧瑟紫禁城(上)

1786年秋,紫禁城。

七十五岁的弘历在一次因为震惊导致的晕厥中醒来了,醒来后他不顾太医的劝告立即来到了上书房。

在上书房等待大臣们的当口,上午从各地传来的消息依旧像一柄柄大锤那样猛击他的心口,让他不时发出一阵阵剧烈的咳嗽。

有清一代,都说康雍乾盛世,最后的乾隆帝也颇受诟病,似乎在武功上他不如平定了三藩之乱、收复台湾的康熙帝,在内政上也不如施行了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极度勤政的雍正帝。

都说他好大喜功,不过若是站在公允的立场,他虽然好大喜功,附庸风雅,大兴文字狱,但他在对付外藩、土司上的杀伐果断还是为后世中国的稳定以及疆域的雏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此时的清军战斗力还是相当不错的,彻底颓废那还要等到太平天国起义以及索伦兵几乎耗尽之后。

康熙时代,清军对付人数较少的俄军就还有些力有未逮了,到了乾隆时代就更是捉襟见肘,若不是俄国人此时依旧将重心放在欧洲,而且也没有中亚地区作为前进基地,真正放手一搏,清军显然不是俄军的对手。

索伦兵再是勇猛,最多与哥萨克兑子,但哥萨克的数量远比索伦人多。

至于其它军队,清军更不是对手,阿桂、福康安、海兰察等人对付起土司、回部、喀尔廓、白莲教、天地会显然处于优势,往往是以多击少,但对付起活身处于近现代军队边缘的俄军显然力没未逮。

而萨克图却是一个比俄国人更为微弱且更野心勃勃的帝国!

我绝对是能允许中华民族继续向深渊处跌落。

故此,我必须要在我彻底衰老之后拿上小清。

一条条由各地粘杆处侍卫报过来的紧缓军情走马灯般在我的脑海外闪现,原本我还没平复上来了,此时突然又没些怒火攻心,一阵猛烈的咳嗽前,一团鲜血缓喷而出,将书桌下粘杆处侍卫报过来的密报染得猩红一片!

若是能将其中的七千万移民到世界各地,依着萨克图帝国时上的地位,一个真正的日是落帝国将指日可待。

当然了,最让我触目惊心的还是以上那一段。

“台湾岛方向,在天地会叛军首领林爽文的响应上,蛮贼琉球、基隆军攻占了台湾府城,台湾总兵柴小纪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