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尽然,我问你一件事,若你答的好,或许还有机会。”冯宝并没有仔细说明,而是看着许阿牛。
“不知何事,还请将军明说。”许阿牛问道。
冯宝道:“我军此仗获胜,仅仅是第一步,我来问你,下一步,当如何?”说着又加重语气道:“此乃谋略,谈不上背叛,况且,如今大唐盛世,陛下断不会放任贪官污吏,我军平叛之日,当是那些人的枭首之时,究竟是你的义气重要,还是百姓恢复正常生活重要,你可要想清楚了。”
许阿牛知道冯宝说的是实话,他参加叛军,纯粹为了报恩,在他心里,从来不认为陈硕真有可能推翻大唐。现在,自己面前的年轻将军问的话,很明显是给了自己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而且诚如将军所说,这只是谋略,不是背叛,况且自己真说了,官军是否采纳还是另外一回事。
约摸一炷香时间后,许阿牛道:“吾以为,取‘睦州’不难,难的是民心,争取不到民心,则完全无用,何况将军麾下兵力有限,无百姓支持,取下也守不住。”
“此言不假,那依你之见,当如何?”冯宝又问。
“吾不懂政务,争取民心之事,不知怎么做才好。”许阿牛很是诚实地说。
“那就说说军务,如何取‘睦州’?”冯宝换了一个话题问。
“城中兵力约两万,然真正善战者,一成都没有,只要有人打开城门,取胜自然不难。”许阿牛接着又道:“不过,即便有人在城里接应,想要打开城门,也绝不容易,据吾所知,城门守卫皆是‘火凤社’社员,他们作战不行,但是忠诚绝无问题。”
冯宝算是听懂了,哪怕城里有自己人,但只要不是“火凤社”的人,估计接近都不可能,更别说其他了。
许阿牛接着又道:“事实上,吾以为,‘睦州’之问题,如果不从根本解决,单以军力平定,用处有限,难保日后不会再出事端,需军、政同步,当可彻底安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看不出来,你还很有些见识,能说出如此话者可不多见。”冯宝说着话风一转,又道:“我看你应该是不想细说吧,能想到军政同步的人,岂会不知道怎么去做?算了,我也不勉强你了,我帐下缺一个会写字的亲兵,你可愿意?”
许阿牛听得有些蒙了,这算是什么意思?招揽?可不像,哪有招揽人当个亲兵的,可若不是招揽,那留下自己又算什么呢?他想不通!
但是有一点,许阿牛很清楚,自己哪怕回“青州”,日后也不可能再为朝廷效力了,此次参加叛军的经历,注定日后只能当个平头百姓了,但若是成为朝廷军官的亲兵那就不同了,多少还有些机会。
犹豫也好、思考也罢,许阿牛并没有用太长时间就做出了决定,当即行大礼道:“吾愿为将军效力。”
这个结果,冯宝那是一点也不意外,笑道:“好啦,起来吧,不过你自己改个名字吧,以免日后有什么麻烦事。”
许阿牛自无意见,想了片刻后,给自己重新取了一个名字——许恢。
次日,详细战况全部出来了,叛军七千余人,被俘虏者两千四百多,三日当中,共被杀者三千七百余人,余下的全部跑掉了;此外,共缴获钱财、金银等物,价值在两万多贯,粮食倒不多,按照“武平特混营”标准,最多只能够三千食用十天左右,而且质量也很差,差不多能吃的都算在里面了。
谢岩随即让“工兵营”里的学生写了很多“官军讨逆大胜”的告示,在附近各乡村张贴出去,同时自己亲手写了给皇帝的奏疏,并让人以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
数日之后,捷报送达朝堂,皇帝于朝会上命人当众宣读出来,尽管皇帝什么也没有多说,但是欣喜之意已经是非常明显了,更为重要的是,此次胜利,验证了谢岩当初提出以少量精锐部队分驻天下,以最小代价维护大唐境内安全,其构想是完全可行的。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结果往往比过程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