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岩和冯宝在普查的过程当中,一直在几个重要的地方忙碌着……
“毕昇印刷作坊”弄出来的彩色油墨,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谢岩对这件事极为重视,因为“钱号”日后若是想要有大的作为,在“防伪”一事上,那是半点马虎不得,而彩色油墨和一些特殊的纸张,是重中之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谢岩自己对化学所剩记忆极少,几乎帮不上什么忙,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偶尔给点建议,启发思路而已。
真正起作用的是石子等几个学生,他们经过无数次实验,通过记录、筛选、总结,大体上做到了油墨的颜色定型以及配料的低成本,现在唯一差的只是如何简单化,毕竟他们弄出来的步骤太复杂了,在质量上很难控制。
除了油墨,谢岩还把主要精力放在“暖房”和“育种中心”两处。
经过接近三年的实验,负责“暖房”的农民已经基本掌握相关的技术,并且在学生们的帮助下,做好了所有记录,同时也有了一定产出,虽然卖的时候都是天价,但是依然供不应求,谢岩不得不设法考虑将只建成一小半的“暖房”继续建设下去。
至于“育种中心”那里,培育高产粮食品种目前看起来还是遥遥无期,但是利用“菘菜”和其他现有蔬菜进行杂交,期望得到“大白菜”的过程,倒是初见结果,最起码的,谢岩看到了一点“大白菜”的影子,哪怕叶子是散开的,吃起来口感也差了些,却多少看到了一些希望;而谢岩更加重视的“精耕细作”以及“套种”等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耕作方法,倒是取得了一些成果,他这段时间过去,就是为了亲自核实,以便在适当时机向皇帝提出“推广”的要求。
冯宝则天天泡在“砖瓦窑”的记录纸张当中,找寻烧制透明玻璃的材料……
“砖瓦窑”的匠人们无意中烧出了一块没有颜色的透明琉璃,他们以为没有用处,便随手扔到了一边,直到某日冯宝去的时候才发现,不管他有多么生气,毕竟发生了也没有办法,只能从那段时间的材料、工序记录当中找寻,看看能不能找出来,同时还进行着各种烧制,试图碰碰运气。
这一日,冯宝感觉有些烦闷,便在作坊里四处走走闲逛,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一处似乎是废弃物堆放的地方,那里通常对方的都是或者废料,一般而言,大约十天清理一次,今天应该就是清理的日子,几十号人正在忙忙碌碌地往大车上搬运着,冯宝看了片刻,即打算离开了。
“这是什么东西啊?这么重!”
一句无聊的话传入冯宝耳中,他完全没当回事,甚至连头也没回,继续向前缓步而行。
“谁知道是什么东西?上次扔的时候老汉记得分明是一包粉,哪知道怎么就成了石头了,简直怪哉!”
正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冯宝初始并没有在意,等走出大约十步后,突然他停下了,微微抬起头看向天空,嘴里喃喃自语地道:“一包粉变成了石头?粉、石头……”
刹那间,冯宝猛地一回身,大叫道:“都给我住手!”紧跟着,以最快的速度跑向刚刚说话的两个人那里,一边跑一边还叫道:“那个、那个谁,快过来。”
鬼才知道“那个谁”是谁,所以,干活的人只是愣了一下,然后又各忙各的了。
冯宝知道自己找不出说话的人,便回头对跟着自己的几名亲兵道:“快,让所有的马车停下来,一辆也不许走,还有,让所有人放下手中的活计到我这儿来。”
有了明确的指示,亲兵们自然晓得怎样去做,几个人分头行动,一阵大呼小叫,所有的人都停了下来,并且走到冯宝面前。
“校、校尉,有事吗?”一个带队模样的人跑过来问道。
冯宝没空搭理他,而是对着几十个人大声道:“就在刚才,本校尉听到有人说,一包粉变成了石头的事情,是谁说的,快给我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