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督学明白了,“卫岗乡”虽然富裕,可是地方官府很穷,最初发展的时候,是利用拍卖土地的钱财,可那笔钱早就花光了,现在乡里那是年年光,没有结余,又何来钱财呢?至于学堂名下的钱财,虽说可以用,可那毕竟不属于地方官府,不到万不得已时,是不能够动用的。
“那警官做何打算?”高督学颇为奇怪地问,以他对谢岩的了解,知道其人若不是想出法子来,是不可能提出的。
谢岩道:“陛下册立皇子弘为太子,当是必然之事,我打算届时进京,向陛下提出授权乡里进行‘商税’调整,在总体税率不变的情况下,对征税主体进行一些变化。”
高督学闻言大惊,急道:“警官可有想清楚?此事非同小可,可谓动一而触全身,朝堂之上是不可能同意的。”
谢岩点了点头,道:“正因为如此,我才打算提出仅在乡里试行,若是出现问题,也好及时处理。”
“警官为何如此行事?老夫以为太仓促了一些。”
“唉——”谢岩重重地叹息一声,道:“乡里发展太快了,再晚些,我怕来不及啊!”
高督学沉默了。
谢岩说的是实情,“卫岗乡”从无到有,直至今日的繁华,仅仅五年而已,现在乡里每日有超过十万人在活动,而且,关中和“洛阳”地区的无地农人或者是家里剩余的劳动力,不断地涌入,由此带来一个很坏的结果,那就是在房子不够住的情况下,拥有住房的本地乡民,开始将自家宅院租给别人,出现了不少以此为生的人家,对此,不少官员颇有微词,认为此等做法滋养了一批懒汉。再者,人多了以后,问题自然跟着增多,特别是卫生方面,原有干净整洁的环境,逐渐有些呈现脏乱的情况,如果不是王决天天带着“巡逻队”上街严厉制止,恐怕情况还会更糟糕。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环境下,谢岩提出乡里新的“五年规划”,赢得了大多数人的赞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与高督学的谈话结束之后,谢岩又开始忙于案牍之事,对他来说,编制一个乡的发展规划,用嘴说容易,可要是形成文字,简直是太难了。
相比之下,冯宝那可是清闲太多了,一连数日泡在茶楼和马场,别提有多逍遥自在。当他听说谢岩连续三天没回家,不停地召集官员讨论和编制规划时,忍不住长叹一声,对身边的高大棒道:“大棒,你去下学堂,从中级班里找几个文章好的,就说我请他们今晚去官衙。”
当晚,很久没有在官衙食堂用过餐的冯宝突然出现时,众人不禁“吓”了一跳,纷纷询问“除出了什么事?”
冯宝却笑呵呵地道:“我就过来吃个饭,一会去警官那里,诸位那么奇怪做什么?”
没事发生,当然最好不过,众人很快散去,只有几个很熟悉的和冯宝坐一块用餐,顺便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