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征辽军略(二)

神都锦绣 钟山布衣 1596 字 4天前

“汝且坐下说话。”李绩在许恢说话间隙道。

“多谢英公,下官站着即可。”许恢多少还是有些紧张,觉得站着,心理压力会小一些。

李绩不置可否地微微一笑,当是允了。

许恢继续道:“起大军征讨‘辽东’,最大难处在于路程遥远,粮草接济不易,加之冬季酷寒,行军作战皆极为不便,致使中原王师,数度无功而返。如若破局,唯‘徐徐图之’亦或‘速决’两策。”话到此处,稍作停顿,许恢又道:“有功推演王师战法多年,‘徐图之策’由其详说更佳,不知诸公允否。”

李绩等人并不在意何人讲述,均以颔首回应。

或许是徐有功早有准备的缘故,故不显慌乱,深吸一口气,镇静地将“徐徐图之”的军略缓缓道出……

所谓“徐图之策”,实则为古代常规战法。起大军、征民夫,劳师远征。

根据徐有功的说法,用兵“高句丽”分三步走,首先是跨海征“百济”,其国勾连“高句丽”,攻伐大唐藩属“新罗”,必先灭之,同时绝“高句丽”退路和援兵;随后,唐军立足“百济”,自南向北直取“高句丽都城平壤”,期间另遣大军,攻占“卑沙城”(今大连市附近),而后顺沿海而行,直扑“平壤”,与“百济”方向大军完成对“平壤”合围,并攻占之;最后一步,即大唐“辽东方面驻守大军”,全线出击,彻底消灭“高句丽北方大军”,从而以竟全功。

对于数十万大军的征战,谢岩完全不知,不过有一样他很清楚,那就是“高句丽”眼下国内情况有点“乱”!“权臣”渊盖苏文,依靠掌控“北方大军”,事实上成为“主政者”,可“高句丽宝藏王”,也不完全是傀儡,同样具有一定势力,所以,徐有功所说的“军略”,是基于对方国内实际情况所作出。简单来说,即,“高句丽大军”,不可能回援“平壤”,或许在渊盖苏文看来,“王室被灭”,更是一件好事,毕竟没有人会相信,大唐会彻底占领“高句丽”全境。

谢岩很难判断徐有功说出的“军略”正确与否。而且他也不记得,大唐灭“高句丽”详细过程,只是按照他的经验来看,且不论这场战争的最后胜负,有一点很肯定,那就是“费时费力且费钱”。只不过,战争本身是一个耗费民力和财富的“大事”,只要能够胜利,一切不是问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屋子里很安静,似乎每个人都在思索着什么。

没过多久,苏定方率先打破沉闷,抚须淡然言道:“依国力呈碾压态势,分段进击,步步为营,确实稳妥,纵有波澜,亦可掌控。‘学堂’诸位,有心了。”

“苏公所言甚是。”老将军梁建方附和道:“灭国之战,尤忌操之过急,稳些好。”

“英公以为如何?”大将军契苾何力不擅韬略,故出言以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