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聚首(一)

神都锦绣 钟山布衣 1689 字 4天前

“咳咳”谢岩清咳两声,从畅想中醒过来,接着道:“王禧,吾有一事相托,还请莫要推辞。”

“谢县子言重了,请明示,吾无不允。”

“先谢了。”谢岩略一欠身,跟着道:“吾欲请王勃来乡里一行,劳烦你走一趟。”

“谢县子,吾跑一趟并无不可,只是,那王氏乃名门望族,恐——未必应允。”王禧道出自己忧虑。

“不错,确有此可能,故而请汝前去,堂堂‘进士’,想来见到其人不难。”谢岩说到这里,想了一下,又道:“数日内,吾当准备一些物件,相信可助一臂之力。”

“县子既有成算,吾走一遭又有何妨?”

“善!”

随后,谢岩将话题转至“军官使节团”。

根据王禧得知的消息,谢岩大致判断出,他们一行人,将在十五天后路过“卫岗乡”。这是一件大事!于公于私,都必须得认真对待。

五日后,谢岩亲自将一封书信及几样物件交给王禧,并认真叮嘱一番,最后亲送至官道。

回到官衙,谢岩尚未及坐下喝口水,吴成匆匆来报:“校尉,宫里王公公来了。”

说话间,王伏胜缓步走进谢岩“公事房”。

谢岩起身相迎,并让吴成准备茶水。

稍后,待吴成退下,谢岩方才道:“公公可是难得闲暇,午膳得好好喝上两杯。”

“县子有心了。”王伏胜这句话还真不是客套,他在宫里,日夜陪伴皇帝左右,根本没有机会喝酒,谢岩也是知其境况而说。

“公公所来为何?”谢岩与王伏胜很熟,自然用不着兜圈子。

“‘军官使节团’不日即到,料县子知晓矣。”

“确已知晓。”

“去万里,经十载,劳苦功高!然朝廷自有规制,不可逾越。县子昔年力主此事,遴选使节,可谓参与者,陛下之意,县子以私谊相迎,孰为善也。”

谢岩听懂了。皇帝的意思其实很明确,是让自己用私人名义,隆重迎接“军官使节团”归来,以此来规避“礼制”。

这事,还真不能说李治做的不妥。

大唐经常都有使节派出,虽说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语,但本质上却是一样。作为皇帝,不可以厚此薄彼。遥想当年,王玄策出使天竺,一人灭一国,可称功高盖世,回来后,不也是常规迎接嘛。由此可见,时下的大唐王朝,自上而下,还是普遍有一种“愿意遵守规则”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