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齿常之麾下,甲兵总数不过两百,面对南北合计千余名铁甲军卒,其实根本不够看,而且他们没有破甲手段,只能依靠血勇硬扛。
幸好,“天地响”及时发声,给了黑齿常之无比信心,他知道,只要能够守住,即胜券在握。
应付甲兵,一般箭矢和横刀根本无用,长枪齐刺,最是有效!尤其刺向腿部,那里防护薄弱,伤到即影响行动能力。
只不过这个弱点,需要军卒们配合默契,行动一致,才有可能做到。
无论是进攻一方,还是防守一方,军阵完整度越高,军卒默契越好,效果方能体现。
这一刻,黑齿常之麾下军卒展现出了极高的军事素养。每个军卒,都能够做到无视身边情形,按照号令,刺、退、再刺……如臂指使,宛如一人。
尤其得知唐军到达后,军卒士气更加旺盛,斗志昂扬,战意达到顶点,在战力逊色之下,硬是将贼人甲兵挡在营外,寸步难进。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战场之上,谁也没有发现,右侧一处高地树下,有三个人在那站着,其中一人约摸二十上下,着布衣长衫,面色清冷,另外两人皆披甲胄,貌似护卫。
“杨先生,唐军至,事已不可为,缘何不退?”
“此地兵马,流寇尔,非我所有,亦非贵国勇士,拿人钱财,与人消灾,耗损敌军,又有何妨?”布衣青年轻描淡写地说道。
“杨先生所言善也。”另外一人开口道:“不过见利忘义之徒,不足为惜。”
“呵呵,二位心念复国,急需人手,五万之众,亦不在心否?”
“乌合之众,不要也罢。五万大军,一日竟攻不破几无防御之军寨,令唐军赶至,功败垂成。”布衣青年忿忿而道:“枉费吾等耗金千斤,如今唯有等候‘倭国’大军,光复‘百济’,而后挥师北进,聚歼唐军于‘平壤’城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是啊,大唐如今强盛无匹,先后伐灭两国,仅剩我‘高句丽’独木难支,幸赖杨先生运筹帷幄,方可有一战之力。”
“渊盖兄所言极是,若非杨先生与‘倭国’交情深厚,怎可有此强援?”
布衣青年对两人“恭维”话语恍若未闻,他静静俯视战场,面色平静如水,然其心中在想些什么?不得而知。
“刘公,斥侯已发现贼人探哨,料已近矣。”刘仁愿在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报给刘仁实知晓。
“将军以为如何?”刘仁实不曾停下脚步,边走边问。
“末将以为,抵近奇袭,胜过正面强攻。”刘仁愿显然有腹案。
“太慢!”刘仁实微微摇首道:“沿路直行,快而省力。”
“若贼人设伏……?”
“无此可能。”刘仁实道:“贼人意在粮草,分兵伏击乃舍本逐末,况我军一路潜行,并未遭遇贼人,料贼寇不知也。”
刘仁愿仔细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当即下令:“全军列队大路而行。”
当然,并没有忘记派出几个小队,在大军前后游弋警戒,以防有变。
“什么时辰了?”冯宝踏进贼人军寨,随即问道。
“‘巳时’过半。”有亲兵急忙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