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数月间,乡里可有事?”
“禀侯爷,确有不少事情。”
“哦?道来听听。”
“许公、李公两家在‘长安’设‘炼油作坊’,闻此事后,有不少勋贵家中差人登门,意欲效仿;‘砖瓦窑’烧制‘玻璃’有所进步,只是离无色还差些……”
“些许小事不足言道,可否有要事?”冯宝不大喜欢听那些鸡皮蒜毛的事,直接打断道。
“要事?”刘大山怔了一下,立刻开动脑筋思索,片刻后道:“听在‘司农寺’当差的罗家小子说,侯爷带回‘良种’已试一季,了不得,粮产增三成,陛下龙颜大悦;另有西域带回‘棉花’,刘家试种已有产出,制被褥进献宫中,得圣人夸赞,哦对了,刘家亦送来五件。”
“这个好,取来。”冯宝顿时来了兴致,吩咐道。
刘大山也不磨叽,立即起身走到书房外,唤来一名仆役,叮嘱了两句。
没过多少时候,仆役捧着两床被褥匆匆进入书房,呈至冯宝近前。
冯宝示意将被褥放置书案上,而后起身细察,还用手摸了摸、按了按,感受一下。跟着拿起桌上用来裁剪纸张的小刀,挑开白布缝线处,从里面掏出一把蓬松柔软雪白棉花,仔细看看后,笑道:“刘家用心了,棉花挑拣甚是干净。”
刘大山可不明白冯宝所说何意,却并不妨碍其附和道:“那是自然,刘家岂敢糊弄。”
“此物可是好东西啊。”冯宝道:“大山,明日差人去刘府问问,棉花可还有剩余,有便全数购尽,若是不多,亦设法讨些回来,必须给夫人孩子用上,冬季将至,决计不可受寒。”
“侯爷放心,老汉明日亲自前去。”
“倘若、倘若无剩余,即去打听一下,刘家还赠与何人,高价购入便是,无论怎样,务必保证夫人与孩子所用,明白吗?”
“喏!”刘大山郑重应下。
接下来,冯宝又问了一下“宝庄乡”各方面建设进展……当得知一切顺利,终于放心了。
冯宝清楚,随着大唐先后扫灭“东、西突厥”、平定“辽东三国”,疆域扩展以近极致,除了那个在高原难以用兵的“吐蕃”外,整个大唐王朝周边已经再没有敌人了。在此情形下,大唐今后一段时间内,发展经济当是第一要务,出征打仗这事儿,还得过些年喽。
小主,
冯宝明白的道理,谢岩也懂,而且他还知道,皇帝李治多半也是如此作想,所以才给自己“安东都护府长史”差事,只是具体目的很难猜出,即便问王福来,也无任何线索。
皇帝陛下到底为什么呢?
灯下,谢岩提起毛笔,又轻轻放下,起身走到营帐外,仰望星空,暗自思索着……
首先有一点可以明确,皇帝李治必然希望“辽东三国”能够长治久安,而且还是在不耗费太多国力的情况下。
国力包含很多内容,但最主要肯定是军力、财力和物力。
按此思路,“辽东驻军”必须要少,毕竟大军在外,耗费惊人。
然而,昔日“辽东三国”共有雄兵近百万,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远不是西域地广人稀可比。
真实历史上,大唐灭“高句丽”一国后,设“安东都护府”,驻军两万镇抚。
可现在,要镇抚“三国”,别说两万,五万够不够都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