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创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如果加入天气或者环境的描写,一般都是有隐喻的,从氛围营造上看,阴沉的天气、斑驳掉漆且摇晃呻吟的小船,搭配呼啸的海风与混沌的海天,构建出压抑、未知又略带危险的氛围。
这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提前感受到雁玲即将面对的艰难处境,增强故事的代入感,为后续情节发展铺垫紧张基调。”
“所以,我们在带入角色的时候,可以从作者的创作者的角度出发,那么你就能很好的理解当时女主角的内心波动了。”
张金华向着众多学员解释道。
“可是,作者当时真不是那么想的呀。”陈小旭有些委屈的呢喃。
当时誊抄的时候,自己还问了他,为什么要加入大段的环境和天气描写,他明明斩钉截铁说是为了水字数,因为稿费就是按照字数发放的,不多水点字数怎么挣稿费。
“陈晓旭。”张金华还是第一次碰到在讲课途中,当面反驳她的学员。“我先不反驳你的意见,你给我讲讲,为什么你认为作者当时不是那么想的。”她平复了一会情绪以后,才缓缓开口。
陈小旭本来也没有当面反驳的意思,她也没想到自己这么小声说话,也能被听见。
“因为,就是作者告诉我的呀。”
“作者告诉你的?你是说你认识作家:青禾同志?”张金华反问道。
“是啊,我认识,当时投稿的时候,还是我帮他誊抄的手稿。”
这话一出,教室里瞬间炸开了锅。他们当然知道青禾这个作者,不光是他的几篇文章在杂志上大火,并且还进入了鞍山市作家协会,中作协发函邀请他参加了全国军事题材文学创作座谈会。
学员们的脸上满是惊讶与好奇。坐在前排的张萌,转过身来,迫不及待地问道:“你是说写这篇文章的作者青禾?”
而后排的龙俊杰,直接站起身来,双手撑在课桌上,声音中有些兴奋:“就是那个马上要去全国军事题材文学创作座谈会开会的大作家青禾?”
其他学员们也纷纷交头接耳,有的微微皱眉,像是在努力消化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有的则满脸笑意,兴奋地讨论着青禾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