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燕山月似钩

西元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农历丁丑年的小暑。

那天的夜间,秦省长安的天气特别阴沉,密密的云层上面偶尔会闪过道道电光,可即使是闪电也无法撕裂这阴云,随之而来的雷声更显得沉闷,华夏民国的天空就像是被肮脏的棉花团塞住了。

这个时空的华夏国政治版图,除了被本书主角穿越者刘琨彻底改变的西北边防区和原西北军相关的部分,与银河系地球历史上的华夏民国区别不大:***元帅那内斗不止的金陵政府是民国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秦省东面一水之隔的晋省,是西北边区传统上的友好盟邦,阎百川陆军上将为晋省之主,据他说秦晋两省的友好关系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晋文公的那段伦理关系混乱的婚姻;桂系的李、白二人、鲁省的韩复渠上将、还有蜀省的一票奇葩军阀们也都各就各位,上演着他们的拿手内斗好戏;来自冯基善老西北军的二十九军宋明轩,这个时候,正困守在风暴眼平津冀察。

华夏民国西北边防区,是和银河系地球真实历史上的新旧军阀们统治区截然不同的地区。这里是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抗战救亡为己任,经过现代化军事彻底改造的西北边防军控制的地区。日本帝国陆军参谋部的灵魂人物,真实历史和穿越时空里唯一的战略家石原莞尔,在穿越时空里对七七事变前访问日本国的张荩臣说过一句很伤他自尊的话:他张桑(张汗青)的东北军在我眼里是土鸡瓦狗,你们冯桑系统的西北军在我眼里不过是釜底游鱼,人家刘桑的西北边防军才是游龙入海。刘琨一点儿也不喜欢石原莞尔对西北边防军的评论,刘琨宁愿他低估西北边防军一些,如果他能像东条英机一样蠢,那就太好了。

民国西北大省秦省省会长安的市容是国内一流的。整洁的煤渣马路,明亮的路灯,数量众多的边区造嘎斯客货汽车,钢筋水泥办公楼和公寓,处处都在提醒你,你来到了这个时空华夏民国现代化工业化最成功的地方:西北边防区。

1925年,西北边区刚成立,随即着手了长安新市区土地的估价与开发。从二十年代初到三十年代中长安新市区陆续开辟了多条纵横有序的干道。北新街到东城墙之间由西向东的街道依次称作:尚平路、尚智路、尚德路、尚仁路、尚俭路、尚勤路、尚爱路;东西方向街道从火车站到中山大街由北向南依次:崇耻路、崇廉路、崇义路、崇礼路、崇信路、崇忠路、崇悌路和崇孝路。

随着道路的修建和拓宽,以及1925年陇海铁路通车西安,新市区得到了快速发展。长安的建筑事业更如雨后春笋,异常活跃。土地价格从每亩十数元,暴涨至数百元,甚至千余元以上。

长安,是穿越时空华夏民国整个西北边区的行政中心。华夏民国有个名义上的金陵中央政府,***元帅实际控制,实行所谓训政,也就是就是***的民党自己管所有事儿意思。而在各个新军阀们控制的地区,就是他们各自一人一家专政的意思。

本时空的民国金陵政府在西北设立的最高军政管理机构是西北边防区军政长官公署,西北边区军政长官是名义上由金陵任命的西北边区最高军政主管,而实际上,与本时空晋省的阎百川、东北的张作霖父子、桂省的李德邻、白健生一样,会永远是刘琨刘越石,他同时也兼任西北边防军总司令。

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坐落于长安城南凤栖原。凤栖原面积六万一千余平方市亩,南连翠华,北近商业市区,东至蓝田,西达户县,是长安的行政管理区。

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管理整个边区的军政事务,公署(兼西北边防军司令部)是钢筋水泥为主体建筑的俄罗斯风格三层楼房,建筑面积约3600平方米,建筑高约10米,左右对称,整体呈长方形的四栋大楼构成的,被民国建筑权威梁嗣程蔑视的这座建筑,确实,就是按堡垒建的。

西北边防军总司令部又理所当然滴占据了长官公署的一大半面积。西北边防军司令部下设六个局,一局负责作战、装备、编制;二局负责后勤、运输、通信;三局负责测量绘制、四局是后来鼎鼎大名的NWMI4即西北军情四局;五局下设军衡、人事政宣、军需军械、交通、马政、军医、军法7个处)。

在那命运攸关的一夜,现在近晚间七时,边防军司令部的一号会议室在紧张的会议中。灯火通明,长长的会议桌,刘琨坐在主持位置上喝着红茶,嚼着作为晚餐的烤面包片,按照他挚友叶戈罗夫元帅在的建议,一边吃一边盯着面包片上那点点小得可怜的黄油,就会觉得面包涂满了黄油。

红茶和面包,是他访问苏俄养成的饮食习惯。从食物含热量来看,单位重量的面包远远高于华夏国传统食品。所以为了给后勤系统减轻负担,西北边防军的食物供应相当滴西方化。从平时就培养士兵们习惯面包这种食品,战时就可以给整个边区减轻很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