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堂之上,案几整齐排列,三司官员身着官服,神色肃穆,手中的惊堂木偶尔落下,声震四方。
魏严被铁链锁在堂下,曾经的倨傲早已荡然无存,头发散乱,面色灰败,却依旧不肯低头,时不时嘶吼着狡辩,试图混淆视听。
“魏严,你勾结平北王,私通密信,约定里应外合谋反,可有此事?”主审官手持密信副本,厉声质问道。
魏严梗着脖子,眼神阴鸷:“无稽之谈!此乃伪造之物,是周廉等人陷害老臣!”
“伪造?”周廉从旁走出,呈上一枚印章,“这是你太师府的私印,密信之上的印鉴与之一模一样,你还敢狡辩?”
随后,萧策、苏瑾等证人陆续上堂,一一陈述魏严的罪行:萧策拿出父亲萧岳将军留下的绝笔信,上面记录着魏严克扣军饷的真相;苏瑾展示了魏严党羽伪造的文书证据,揭露了他陷害忠良的阴谋;甚至有曾经依附魏严的官员,为求自保,主动上堂揭发他独断专行、鱼肉百姓的种种恶行。
每一条罪证都确凿无疑,每一句陈述都掷地有声,魏严的狡辩在铁证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堂外的百姓听得义愤填膺,不时发出愤怒的斥责声,“杀了他!”“严惩奸佞!”的呼喊声此起彼伏,震彻云霄。
经过十余日的详细审讯,三司最终拟定判决,呈请皇帝御批。皇帝看过卷宗后,怒不可遏,当即下旨:“魏严罪大恶极,罄竹难书,判凌迟之刑,于三日后午门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行刑那日,天刚蒙蒙亮,汴京城的百姓便纷纷涌向午门,道路两旁挤满了人,连屋顶、墙头都站满了围观者,可谓万人空巷。
午时一到,魏严被押赴刑场,身上的囚服早已被污泥与汗水浸透,脚步踉跄,却仍被士兵死死按住。
当刽子手举起长刀,阳光洒在冰冷的刀刃上,折射出刺眼的光芒时,百姓们的呼喊声瞬间达到顶峰。
随着一声令下,长刀落下,奸佞伏法。百姓们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有人热泪盈眶,有人拍手称快,还有人将手中的烂菜叶、鸡蛋扔向魏严的尸体,宣泄着积压多年的怨恨。
陆纤纤站在人群后方,没有上前,只是静静地看着这一幕。阳光洒在她的脸上,她的眼神平静而释然,没有复仇后的狂喜,只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安宁——爹娘、师父、师兄师姐还有霄昀,他们泉下有知,终于可以安息了。
与此同时,肃清魏严党羽的行动也在肖清与阡溟的带领下有序推进。
秦岳早已将神策军内部的魏严亲信名单整理完毕,肖清与阡溟带着秦岳的亲信士兵,兵分多路,精准打击。
他们避开百姓聚居区,选择在深夜行动,对罪证确凿的党羽实施抓捕,对那些被迫依附、未曾作恶的官员则网开一面,责令其限期自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没有引发任何骚乱,更没有造成无辜伤亡。短短半月,魏严在朝中、军中的党羽便被一网打尽,朝堂上下焕然一新。
边境之上,三藩王得知魏严伏法、神策军与禁军严阵以待的消息后,果然陷入了两难境地。
平北王本想趁机起兵,却发现边境守军早已布下天罗地网,李嵩将军按照沐轩等人制定的计划,将兵力集中在关键隘口,严阵以待。
平南王生性多疑,担心这是朝廷设下的陷阱,迟迟不敢行动。
平西王麾下虽兵力强盛,却因魏严倒台失去了内应,又忌惮周边州府的守军会联合夹击,最终也只能打消了起兵的念头。
最终,三藩王纷纷上书朝廷,表忠心、言谢罪,边境重归平静。
朝堂之内,周廉被正式任命为首辅,辅佐皇帝整顿朝纲。他推行了一系列新政:减免受灾地区的赋税三年,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改革吏治,严查贪官污吏,选拔有才干、品行端正的官员;完善监察体系,设立专门的监察御史,监督百官言行;同时,他还奏请皇帝,减轻百姓的徭役,鼓励农桑,发展商业。
在新政的推行下,汴京城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华。街道上车水马龙,叫卖声此起彼伏,商铺林立,货物琳琅满目。
百姓的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孩子们在街头巷尾嬉笑打闹,老人们坐在茶馆里品茶聊天,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曾经因魏严专权而压抑的氛围,彻底被生机与活力所取代。
陆纤纤全程参与了这一切。她跟着周廉走访民间,倾听百姓的诉求,将清玄山残存的草药分给患病的百姓。
她协助苏瑾整理魏严党羽的罪证,为冤假错案平反;她还亲自前往陆府旧址,祭奠逝去的亲人,在焦土之上种下了一片海棠花苗。
看着汴京城一点点恢复生机,看着百姓们重展笑颜,她心中的仇恨如同冰雪般渐渐消融,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无限期盼。
但她心中最大的愿望,是重建清玄山,让师父与师兄师姐们的精神得以传承。
在皇帝的恩准与百姓的支持下,重建清玄山的计划很快提上日程。各地的能工巧匠纷纷赶来,百姓们也自发前来帮忙,运送石料、木材,平整土地。
陆纤纤亲自规划道观的布局,她保留了清玄山原有的风貌,在曾经的海棠园里补种了大量的海棠树,在师父的旧居旁修建了一座祠堂,供奉着清玄山所有遇难者的牌位。
数月后,清玄山重建完成。远远望去,道观依山而建,青砖黛瓦,飞檐翘角,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林木之中,香火缭绕,庄严肃穆。
满山的海棠花正值盛放期,粉白相间的花瓣随风飘落,如同雪花般轻盈,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
陆纤纤穿着一身素色道袍,头发简单地挽成一个发髻,站在山门前,迎接前来道贺的众人。
百姓们提着祭品、带着祝福,从四面八方赶来,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沐轩、白落衡、超哥、慕婉柔等人也来了,他们风尘仆仆,却难掩心中的欣慰。
“陆姑娘,恭喜清玄山重获新生!”沐轩走上前,笑着说道。
陆纤纤回以温柔的笑容,眼中满是感激:“诸位,多谢你们。若不是你们,我或许早已在仇恨中迷失,酿成大错。是你们让我明白,复仇的真正意义,不是杀戮,而是守护。”
她抬手抚过身边一棵海棠树的枝干,语气带着一丝怀念与憧憬:“以前的清玄山,是道家圣地,是我成长的家园;现在的清玄山,不仅要传承道家的清静无为,更要成为收留孤儿、传授知识的地方。我已经派人在山下修建了学堂,收留那些在战乱中失去亲人的孩子,教他们读书识字、习文练武,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说着,她指向不远处的庭院,那里有几个孩童正在嬉闹,他们穿着干净的衣服,脸上带着纯真的笑容,手中拿着简单的玩具,无忧无虑。“我会在这里,守护着这些孩子,守护着这份安宁,就像当年师父守护我一样。”
白落衡看着眼前的一切,眼中满是赞许:“这才是真正的圆满。你不仅为自己报了仇,更为天下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
超哥哈哈大笑:“陆姑娘,以后谁要是敢来清玄山捣乱,我们第一个不答应!”
慕婉柔走上前,轻轻握住陆纤纤的手,温柔地说道:“清玄山的海棠花很美,就像你现在的笑容一样。愿这里永远安宁,愿这些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陆纤纤望着满山的海棠花,望着眼前的众人,望着那些嬉笑打闹的孩童,眼中满是温柔与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