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分裂成十几个小国,各国之间互相攻伐,战火不断。
曾经的“正义复仇”,最终变成了“逐鹿天下”的战乱开端。
陆纤纤站在残破的皇宫里,看着地图上四分五裂的天下,心中满是悔恨——她以为自己是在追求正义,却没想到,最终还是让天下百姓陷入了更深的苦难。
“这皇帝......简直比魏严还可恨!”上官冬曦怒不可遏,猛地一拍地面,牵动了身上的伤口,疼得他龇牙咧嘴,“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太无耻了!”
肖清抹了抹耳后的血珠,眼神凝重:“这就是人心的复杂。我们之前只考虑到了魏严的威胁,却忽略了皇权本身的腐朽。没有完善的制度来约束皇权,就算除掉了一个魏严,也还会有昏君、奸臣不断的出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慕婉柔轻声道:“我们那第二条的时间线里,皇帝虽然不算英明,但至少还能听进周廉大人的劝谏。可如果不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谁也不能保证,他未来会不会变成这条时间线里的昏君。”
众人沉默着,又陆续查看了更多的时间线,然而,每一条都让他们心头沉重——
时间线序号1203:佛渡空门
这条时间线中,陆纤纤复仇失败,被魏严的追兵追杀至嵩山少林寺。
她身负重伤,倒在少林寺山门前,眼看就要被追兵斩杀,住持及时出现,以“佛门清净地,不可妄动杀戮”为由,将她庇护在寺中。
住持劝她放下屠刀,皈依佛门,以佛法化解心中的仇恨。陆纤纤看着寺中晨钟暮鼓、青灯古佛的景象,想起了清玄山的宁静岁月,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削发为尼,法号“了尘”。
可仇恨的种子早已在她心中生根发芽,哪能轻易被佛法化解。
每日清晨,她跟着其他僧人诵经念佛,心中却满是亲人惨死的画面;夜晚,她在禅房静坐,耳边总能响起清玄山被烈火吞噬的噼啪声。她试图用佛法麻痹自己,却始终无法真正放下执念。
多年后,魏严因内部权力斗争被杀,党羽覆灭,天下太平。曾经的追杀者早已不在,陆纤纤却再也无法回归红尘。
她习惯了寺中的生活,却又始终无法融入;她渴望平静,心中却始终波涛汹涌。
临终前,她握着一串佛珠,坐在山门前,望着汴梁城的方向,喃喃道:“红尘未净,佛渡不了执念。”
而少林寺外,新的权贵又在暗中滋生,朝堂之上,官员们互相勾结,制度的漏洞依旧存在,太平不过是另一场动荡的序幕。
时间线序号1689:因果循环
魏严伏诛后,其幼子魏承泽被忠心耿耿的老仆救下,隐姓埋名,在偏远的小镇长大。
老仆将“杀父之仇”的种子,深深埋在了他的心中,每日教他读书习武,向他讲述魏严的“功绩”,控诉陆纤纤的“恶行”。
魏承泽从小便活在仇恨里,他发誓要为父报仇,要重振魏家的荣光。
他天资聪颖,凭借过人的智谋与武功,二十年后,以“贤才”之名被举荐入朝。他深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在朝堂上步步为营,小心翼翼地拉拢官员,积攒势力。
他从不直接与陆纤纤为敌,反而多次在公开场合赞扬她“为天下除害”的功绩,甚至主动提出要协助她重建清玄山。
最终,陆纤纤被他的“诚意”打动,对他毫无防备。可魏承泽却在暗中收集陆纤纤的“罪证”,联络魏严的旧部,一步步架空她的权力。
三十年过去了,魏承泽成了新的太师,权倾朝野。
他没有直接杀了陆纤纤,而是效仿魏严当年的手段,诬陷清玄山“通敌叛国”,派大军血洗了清玄山。
陆纤纤看着亲手重建的家园再次化为焦土,看着自己守护了一辈子的孩童死于非命,终于明白,一切,都是一场因果轮回。
她提着清玄剑,独自闯入了太师府,与魏承泽决一死战。
最终,两人同归于尽,双双倒在了血泊之中。而魏承泽的儿子,又将“杀父之仇”的种子,埋在了自己的孩子心中。
仇恨如同一个永远无法打破的循环,在时光中不断延续,让无数人沦为了牺牲品。
时间线序号2345:仙临
清玄山并非普通的道家圣地,而是修仙门派的凡间分支。山中藏着一座上古阵法,唯有血脉纯正的清玄山传人,才能启动阵法,唤醒沉睡的修仙长老。
陆纤纤复仇无望,被魏严的大军围困在了清玄山,眼看就要全军覆没,她想起了师父临终前的嘱托,启动了上古阵法。
阵法启动的瞬间,天地变色,金光普照,一位白发苍苍、仙风道骨的长老从阵法中走出。
修仙长老只用了一招,便将魏严的大军化为飞灰;他弹指间便斩杀了魏严及其党羽,平定了三藩之乱;他甚至用法术修复了汴梁城的残破,让百姓们的生活瞬间恢复了太平。
百姓们将修仙长老视为神明,纷纷跪拜在街头,祈求仙法庇佑;官员们放弃了治理朝政,转而求仙问道,希望能获得长生不老之术;朝堂成了修仙门派的附庸,皇帝沦为傀儡,凡事都要听从长老的指示。
可仙法的介入,终究打破了凡间的平衡。没有了生存的压力,百姓们变得懒惰成性,不再耕种劳作,只等着修仙长老的恩赐;没有了权力的约束,官员们变得贪得无厌,纷纷向百姓索要钱财,用来供奉修仙门派。
多年后,修仙长老因“过度干预凡间因果”,被师门召回仙界。
失去了仙法庇护的汴梁城,因长期缺乏治理,陷入了无政府的状态。
百姓们为了争夺粮食和水源,自相残杀;官员们各自为政,划分势力范围,天下再次陷入大乱,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加惨烈。
时间线序号3017:利欲熏心
小主,
陆纤纤没有选择用武力复仇,而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结识了汴京城的首富。她意识到,魏严的权力根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雄厚的财力——他需要钱财来笼络官员、供养军队、勾结藩王。
于是,陆纤纤联合汴京城及各州府的富商,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商盟。
她凭借清玄山的信誉与自己的智谋,说服了众多富商加入。
而在商盟成立后,陆纤纤下令切断了魏严的财源:停止向太师府供应粮食和物资,断绝与魏严党羽的生意往来,甚至联合各地商会,抬高物价,让魏严的财政陷入了危机。
同时,陆纤纤用商盟的财力,收买了魏严身边的亲信,获取了他勾结藩王的证据;她资助朝中的忠良官员,让他们有足够的力量与魏严抗衡。
最终,在商盟的经济封锁与朝堂的政治压力下,魏严众叛亲离,被皇帝下令赐死。
可魏严死后,商盟却成了新的“权力中心”。
各大富商为了争夺商盟的控制权,纷纷勾结官员,互相倾轧;他们划分势力范围,垄断各行各业,肆意抬高物价,盘剥百姓。
百姓们的生活变得比魏严掌权时更加艰难,买米要花几倍的价钱,看病要给高额的诊金,甚至连喝水都要向商盟缴纳“水费”。
陆纤纤试图整顿商盟,却发现自己早已被利益捆绑。
商盟的各大富商纷纷以“退出商盟”相威胁,而一旦商盟解散,刚刚稳定的天下,很可能会再次陷入混乱。